美日韩精品,国产高清亚洲,国产精品日本,国产亚洲精品仙踪林在线播放,亚洲高清视频在线,日本欧美中文字幕人在线,亚洲高清在线视频

什么是細菌性食物中毒

63173次瀏覽

細菌性食物中毒是指因攝入被致病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引發(fā)的急性胃腸炎癥狀。主要有沙門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大腸埃希菌、肉毒桿菌等病原體引起,表現(xiàn)為腹痛、腹瀉、嘔吐、發(fā)熱等癥狀。

1、沙門菌感染

沙門菌常見于未煮熟的禽蛋、肉類及乳制品。感染后6-72小時出現(xiàn)水樣腹瀉、發(fā)熱、頭痛,嚴重者可導致敗血癥。治療需補液糾正脫水,重癥需用左氧氟沙星片、頭孢克肟顆粒等抗生素。患者排泄物需消毒處理,避免交叉感染。

2、金黃色葡萄球菌毒素

該菌在室溫下快速繁殖于淀粉類食品,產生的腸毒素耐高溫。食用污染食物后2-4小時突發(fā)劇烈嘔吐,伴上腹絞痛。治療以蒙脫石散止瀉,口服補液鹽預防脫水,無須抗生素。剩余食物需60℃以上加熱30分鐘以上才能滅活毒素。

3、副溶血性弧菌中毒

多見于未煮熟的海產品,潛伏期12-24小時。典型癥狀為血水樣便、臍周絞痛,部分患者出現(xiàn)皮膚瘀斑。輕癥用諾氟沙星膠囊治療,嚴重溶血時需輸注洗滌紅細胞。處理海鮮時應徹底加熱至中心溫度90℃并持續(xù)1分鐘。

4、大腸埃希菌污染

O157:H7型常通過生牛奶、涼拌菜傳播,產生志賀毒素導致血便。5-10%患兒會發(fā)生溶血尿毒綜合征,需用美羅培南注射液控制感染,必要時進行血漿置換。生食蔬菜需用流水沖洗30秒以上,肉類應烹調至灰白色無血水。

5、肉毒桿菌中毒

芽孢在密封罐頭、發(fā)酵豆制品中產生神經毒素。12-36小時后出現(xiàn)視物模糊、吞咽困難等顱神經麻痹癥狀。需立即注射肉毒抗毒素血清,嚴重者行氣管插管。家庭自制腌制品應煮沸30分鐘破壞毒素,脹罐食品禁止食用。

預防細菌性食物中毒需遵循食品安全五要點:保持清潔、生熟分開、徹底煮熟、安全溫度保存、使用安全水源。出現(xiàn)持續(xù)嘔吐、血便、意識障礙等癥狀時須立即就醫(yī),嬰幼兒及老年人更需警惕脫水風險。日常建議配備電子食品溫度計,確保肉類中心溫度達到70℃以上,熟食在室溫存放不超過2小時。

溫馨提示:醫(yī)療科普知識僅供參考,不作診斷依據(jù);無行醫(yī)資格切勿自行操作,若有不適請到醫(yī)院就診
相關推薦 健康資訊 精選問答

點擊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