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骨折后家庭急救需立即停止活動、固定傷肢并就醫(yī)。主要步驟包括制動患肢、冰敷消腫、臨時固定、避免移動傷處、及時送醫(yī)。
發(fā)現(xiàn)孩子疑似骨折時,家長需立即讓其停止活動,避免因移動導致二次損傷。用枕頭或衣物墊高患肢,保持受傷部位高于心臟水平,有助于減輕腫脹。不可嘗試自行復位或拉扯變形肢體。
用毛巾包裹冰袋冷敷傷處15-20分鐘,每2小時重復一次。低溫能收縮血管減少內出血,緩解疼痛和腫脹。注意避免皮膚直接接觸冰塊,防止凍傷。皮膚有破損時禁用冰敷。
利用硬紙板、雜志或木板制作簡易夾板,長度需超過骨折處上下兩個關節(jié)。用三角巾、繃帶或布條松緊適中進行固定,保留指尖或趾尖外露以便觀察血液循環(huán)。固定后檢查肢體遠端是否出現(xiàn)蒼白、麻木。
搬運時需保持骨折部位穩(wěn)定,家長可一手托住傷處近端,另一手扶遠端。脊柱受傷時須多人平托整體移動,使用門板等硬質擔架。禁止抱、背等單點受力姿勢,防止骨折端移位損傷神經血管。
完成初步處理后,家長需立即帶孩子到骨科急診。送醫(yī)途中持續(xù)觀察孩子意識、面色和傷肢血運情況。若出現(xiàn)肢體青紫、劇烈疼痛或意識改變,需立即告知醫(yī)護人員。兒童骨骼修復能力強,但延遲治療可能導致畸形愈合。
急救后需加強營養(yǎng)補充,適量增加牛奶、雞蛋、魚肉等富含鈣和優(yōu)質蛋白的食物?;謴推诒苊鈩×疫\動,按醫(yī)囑進行康復訓練。定期復查X光片觀察骨痂形成情況,家長應監(jiān)督孩子佩戴支具或石膏,保持固定裝置干燥清潔。如發(fā)現(xiàn)石膏過緊、皮膚破損或持續(xù)疼痛,需及時復診調整。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174次瀏覽 2025-03-2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370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786次瀏覽
844次瀏覽
475次瀏覽
615次瀏覽
714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