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可通過調(diào)整喂養(yǎng)方式、增加光照時間、監(jiān)測黃疸指數(shù)、保持皮膚清潔、遵醫(yī)囑治療等方式護理。新生兒黃疸通常由膽紅素代謝異常、母乳性黃疸、溶血性疾病、感染、遺傳代謝病等原因引起。
增加母乳喂養(yǎng)頻率有助于促進膽紅素排泄,每日喂養(yǎng)8-12次為宜。若母乳不足可補充配方奶,避免過度饑餓導致膽紅素重吸收。哺乳時注意正確含接姿勢,確保有效吸吮。喂養(yǎng)后豎抱拍嗝,減少吐奶概率。
自然光中的藍光能促進膽紅素分解,每日上午10點前將嬰兒裸露四肢曬太陽15-20分鐘,注意遮擋眼睛和生殖器。室內(nèi)可放置近窗處,避免陽光直射。光照時監(jiān)測體溫,防止過熱或受涼。
使用經(jīng)皮膽紅素測定儀每日檢測2次,重點觀察面部、胸腹部皮膚黃染范圍。記錄數(shù)值變化曲線,當手足心出現(xiàn)黃染或數(shù)值超過15mg/dL時需就醫(yī)。注意區(qū)分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的進展速度。
每日用溫水擦拭皮膚皺褶處,特別是頸部、腋下等易積汗部位。排便后及時更換尿布,預防尿布疹加重皮膚代謝負擔。選擇純棉透氣衣物,避免使用刺激性洗護用品。觀察有無皮膚破損或感染征象。
中重度黃疸需住院進行藍光照射治療,必要時輸注白蛋白或靜脈用免疫球蛋白。溶血性黃疸可能需換血療法??勺襻t(yī)囑使用茵梔黃口服液、枯草桿菌二聯(lián)活菌顆粒、苯巴比妥片等藥物輔助治療。
護理期間注意觀察嬰兒精神狀態(tài)、吸吮力及大小便顏色變化。保持室內(nèi)溫度24-26℃,濕度50%-60%。避免包裹過厚影響散熱。記錄每日體重變化,生理性黃疸期間體重下降不超過7%。若出現(xiàn)嗜睡、拒奶、尖叫等癥狀應立即就醫(yī)。母乳喂養(yǎng)母親需飲食清淡,暫停進食可能加重黃疸的食物如胡蘿卜、南瓜等。出院后定期隨訪膽紅素水平直至完全消退。
0次瀏覽 2025-10-28
103次瀏覽 2025-10-28
85次瀏覽 2025-10-28
370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10-28
401次瀏覽 2024-09-25
75次瀏覽 2025-10-28
58次瀏覽 2025-10-28
0次瀏覽 2025-10-28
0次瀏覽 2025-10-28
79次瀏覽 2025-10-28
80次瀏覽 2025-10-28
0次瀏覽 2025-10-28
57次瀏覽 2025-10-28
92次瀏覽 2025-10-28
0次瀏覽 2025-10-28
134次瀏覽 2025-10-28
85次瀏覽 2025-10-28
60次瀏覽 2025-10-28
51次瀏覽 2025-10-28
113次瀏覽 2025-10-28
87次瀏覽 2025-10-28
789次瀏覽
460次瀏覽
618次瀏覽
701次瀏覽
860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