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肌瘤術后傷口疼痛可通過藥物鎮(zhèn)痛、物理干預、體位調(diào)整、心理疏導及傷口護理等方式緩解。疼痛通常由手術創(chuàng)傷、炎癥反應、神經(jīng)敏感度增加、肌肉痙攣或感染等因素引起。
遵醫(yī)囑使用布洛芬緩釋膠囊、對乙酰氨基酚片或塞來昔布膠囊等非甾體抗炎藥,可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從而減輕疼痛。若疼痛劇烈,醫(yī)生可能開具鹽酸曲馬多片等弱阿片類藥物。用藥期間需觀察是否出現(xiàn)惡心、頭暈等不良反應,禁止自行調(diào)整劑量。
術后24小時后可在醫(yī)生指導下對非傷口區(qū)域進行冷敷,每次15-20分鐘,間隔2小時重復,有助于收縮血管減輕腫脹痛。72小時后轉(zhuǎn)為熱敷促進血液循環(huán),溫度不超過40℃為宜。避免直接接觸傷口敷料,防止感染。
采用30°半臥位減少腹部張力,膝下墊軟枕保持微屈狀態(tài)可放松腹肌。翻身時用手按壓傷口部位,遵循軸線翻身原則。術后6小時開始床上踝泵運動,每2小時進行5分鐘,預防血栓的同時分散疼痛注意力。
疼痛敏感者可通過正念呼吸訓練緩解焦慮,采用4-7-8呼吸法吸氣4秒-屏息7秒-呼氣8秒每天3組。聆聽白噪音或輕音樂刺激內(nèi)啡肽分泌,疼痛評分可降低。家屬應避免反復詢問疼痛情況,減少負面暗示。
每日觀察敷料滲液情況,更換時用碘伏棉球由內(nèi)向外環(huán)形消毒。術后2周內(nèi)避免淋濕傷口,咳嗽時用手護住腹部。若出現(xiàn)跳痛伴發(fā)熱、滲液異味,需警惕感染,應立即就醫(yī)。瘢痕增生期可使用硅酮敷料預防粘連。
術后飲食需分階段調(diào)整,初期選擇小米粥、蒸蛋羹等低渣流食,逐步過渡至高蛋白食物如魚肉、豆腐促進組織修復。每日飲水1500-2000ml預防尿路感染,補充維生素C片增強免疫力。6周內(nèi)禁止提重物、久坐或騎跨動作,使用腹帶需在醫(yī)生指導下規(guī)范佩戴。定期復查超聲觀察子宮恢復情況,術后1個月可開始盆底肌訓練,凱格爾運動每天3組,每組10次。保持排便通暢,必要時使用乳果糖口服溶液軟化糞便。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263次瀏覽 2025-03-2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370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0次瀏覽 2025-10-31
430次瀏覽
575次瀏覽
538次瀏覽
586次瀏覽
731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