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掉了流血可通過壓迫止血、冷敷止血、保持口腔清潔、避免刺激傷口、及時就醫(yī)等方式處理。牙齒脫落出血通常由外傷、牙周疾病、齲齒破壞等因素引起。
用無菌紗布或干凈棉球按壓出血部位10-15分鐘,壓力需持續(xù)均勻。避免頻繁查看傷口,凝血塊形成前不要漱口或吐口水。若出血滲透紗布,可疊加新紗布繼續(xù)按壓,不可直接撕除原有紗布。
用冰袋包裹毛巾敷于面部對應位置,每次冷敷10分鐘后間隔5分鐘,循環(huán)2-3次。低溫能使血管收縮減少出血,但需避免凍傷皮膚。兒童冷敷時間需縮短至5分鐘。
24小時后可用生理鹽水輕輕含漱,避免使用刺激性漱口水。進食后可用棉簽蘸水清潔鄰牙,禁用牙刷直接觸碰傷口。建議選擇流質(zhì)食物,防止食物殘渣刺激創(chuàng)面。
48小時內(nèi)禁止吸煙、飲酒、吮吸傷口或進食過熱食物。睡眠時可墊高枕頭減少局部充血。避免劇烈運動或彎腰動作,防止血壓升高導致再次出血。
持續(xù)出血超過2小時或出血量較大時,需立即就診口腔外科。醫(yī)生可能使用吸收性明膠海綿、牙周塞治劑等專業(yè)止血材料,嚴重者需縫合或電凝止血。伴有骨折或牙槽骨暴露時需拍攝X光片評估損傷程度。
牙齒脫落后應將脫位牙保存在生理鹽水或牛奶中攜帶就醫(yī),部分情況可進行再植術。恢復期需補充富含維生素C和蛋白質(zhì)的食物如獼猴桃、魚肉等促進愈合,避免用患側咀嚼。定期口腔檢查可預防牙周疾病導致的牙齒松動,建議每年進行1-2次專業(yè)潔牙。若為恒牙脫落,應在6-8小時內(nèi)就醫(yī)以提高再植成功率,乳牙脫落則需關注恒牙胚發(fā)育情況。
0次瀏覽 2025-09-13
0次瀏覽 2025-09-13
0次瀏覽 2025-09-13
0次瀏覽 2025-09-13
263次瀏覽 2025-03-21
0次瀏覽 2025-09-13
0次瀏覽 2025-09-13
0次瀏覽 2025-09-13
0次瀏覽 2025-09-13
0次瀏覽 2025-09-13
0次瀏覽 2025-09-13
0次瀏覽 2025-09-13
676次瀏覽 2024-01-05
0次瀏覽 2025-09-13
0次瀏覽 2025-09-13
0次瀏覽 2025-09-13
0次瀏覽 2025-09-13
0次瀏覽 2025-09-13
0次瀏覽 2025-09-13
0次瀏覽 2025-09-13
0次瀏覽 2025-09-13
0次瀏覽 2025-09-13
208次瀏覽
260次瀏覽
226次瀏覽
4956次瀏覽
5188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