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速可通過生活干預、藥物治療、電復律、導管消融術、植入式心律轉復除顫器等方式治療。室速通常由心肌缺血、電解質紊亂、心肌病、藥物副作用、遺傳性心律失常等因素引起。
室速發(fā)作與生活習慣密切相關,需避免劇烈運動、情緒激動及攝入咖啡因或酒精。保持規(guī)律作息,限制鈉鹽攝入有助于穩(wěn)定電解質平衡。急性發(fā)作時可嘗試咳嗽或valsalva動作刺激迷走神經(jīng),部分患者可能終止發(fā)作。
鹽酸胺碘酮注射液適用于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的室速,能延長心肌細胞動作電位時程。鹽酸普羅帕酮片通過鈉通道阻滯作用抑制異位起搏,但禁用于器質性心臟病患者。硫酸鎂注射液可用于尖端扭轉型室速伴低鎂血癥患者。使用上述藥物需嚴格監(jiān)測心電圖變化。
對于血流動力學不穩(wěn)定的室速需立即同步直流電復律,初始能量選擇100-200焦耳。電復律前應確保患者處于鎮(zhèn)靜狀態(tài),電極板需涂抹導電糊并避開起搏器位置。復律后需持續(xù)心電監(jiān)護觀察是否復發(fā)。
對于藥物難治性室速或特發(fā)性室速,射頻消融可消除病灶區(qū)異常電活動。術前需通過電生理檢查明確折返環(huán)位置,常見消融靶點包括右室流出道或左室間隔。術后3個月內需避免劇烈運動以防穿刺部位出血。
ICD適用于猝死高風險患者,能自動識別并終止惡性室性心律失常。植入后需定期檢測設備功能,避免強磁場干擾。合并心力衰竭者可選擇具有CRT功能的設備改善心功能。
室速患者日常需隨身攜帶疾病卡片,記錄發(fā)作特點和用藥史。建議選擇低脂高纖維飲食,控制體重在正常范圍。運動前應進行心肺功能評估,避免競技性體育活動。定期復查動態(tài)心電圖和心臟超聲,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出現(xiàn)心悸、黑朦等癥狀時應立即平臥并聯(lián)系急救。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
153次瀏覽 2025-03-21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
0次瀏覽 2025-09-01
59次瀏覽 2025-07-15
0次瀏覽 2025-09-01
4881次瀏覽
4730次瀏覽
4730次瀏覽
4909次瀏覽
4729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