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可通過一般治療、對癥治療、抗病毒治療、中醫(yī)治療、重癥監(jiān)護等方式治療。手足口病通常由腸道病毒感染引起,常見病原體為柯薩奇病毒A16型和腸道病毒71型。
患兒需居家隔離至癥狀完全消失,保持室內(nèi)空氣流通。飲食選擇溫涼流質(zhì)或半流質(zhì)食物,如米湯、蔬菜泥,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每日用生理鹽水清潔口腔,衣物用具煮沸消毒,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疹。
發(fā)熱超過38.5℃時可遵醫(yī)囑使用布洛芬混懸液或?qū)σ阴0被涌诜芤骸?谇粷兲弁疵黠@者可局部噴涂開喉劍噴霧劑,手足皮疹瘙癢可外涂爐甘石洗劑。出現(xiàn)嘔吐腹瀉時需口服補液鹽預(yù)防脫水。
重癥病例需住院使用注射用利巴韋林等抗病毒藥物。更昔洛韋葡萄糖注射液適用于腸道病毒71型感染引起的腦炎。干擾素α2b噴霧劑可用于口腔黏膜病變的局部治療。
風(fēng)熱犯肺證可用小兒豉翹清熱顆粒,濕熱蘊結(jié)證適用藍芩口服液。外治法包括金銀花煎湯漱口,或冰硼散吹敷口腔潰瘍處。推拿可選擇清天河水、退六腑等手法輔助退熱。
出現(xiàn)持續(xù)高熱、肢體抖動、呼吸急促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時,需在ICU進行生命支持治療。機械通氣適用于急性肺水腫患者,靜脈用丙種球蛋白可中和病毒毒素。顱內(nèi)壓增高者需甘露醇注射液脫水降顱壓。
患兒居家期間家長需每日監(jiān)測體溫和皮疹變化,觀察有無嗜睡、肢體無力等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謴?fù)期仍須隔離2周,玩具餐具用含氯消毒劑浸泡,被褥陽光暴曬6小時。疫苗接種是預(yù)防重癥的關(guān)鍵,EV71型滅活疫苗需接種2劑次,間隔1個月。托幼機構(gòu)發(fā)生疫情時應(yīng)立即停課,開展終末消毒。
 
                          121次瀏覽 2025-10-22
 
                          99次瀏覽 2025-10-22
 
                          848次瀏覽 2025-10-22
 
                          88次瀏覽 2025-10-22
 
                          0次瀏覽 2025-10-22
 
                          0次瀏覽 2025-10-22
 
                          553次瀏覽 2025-10-22
 
                            
                          401次瀏覽 2024-09-25
 
                            
                          92次瀏覽 2025-07-15
 
                          261次瀏覽 2025-10-22
 
                          706次瀏覽 2025-10-22
 
                          618次瀏覽 2025-10-22
 
                          961次瀏覽 2025-10-22
 
                          703次瀏覽 2025-10-22
 
                          109次瀏覽 2025-10-22
107次瀏覽 2025-10-22
 
                          322次瀏覽 2025-10-22
 
                          136次瀏覽 2025-10-22
 
                          388次瀏覽 2025-10-22
 
                          151次瀏覽 2025-10-22
 
                          99次瀏覽 2025-10-22
 
                          140次瀏覽 2025-10-22
 
            406次瀏覽
 
            678次瀏覽
 
            604次瀏覽
 
            663次瀏覽
 
            686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