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葉具有溫經(jīng)止血、散寒止痛、祛濕止癢等功效,主要用于虛寒性出血、脘腹冷痛、濕疹瘙癢等癥狀。艾葉的作用主要有溫經(jīng)通絡、抗菌消炎、調節(jié)免疫、安胎止血、驅蟲辟穢等。
艾葉性溫,能溫通經(jīng)絡,適用于寒凝血瘀引起的痛經(jīng)、月經(jīng)不調。將艾葉制成艾條進行艾灸,可刺激穴位,改善局部血液循環(huán)。寒性痛經(jīng)患者可用艾葉煮水泡腳,有助于緩解小腹冷痛。
艾葉含揮發(fā)油成分,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常見致病菌有抑制作用。皮膚出現(xiàn)癤腫時,可用新鮮艾葉搗碎外敷。艾葉煎湯熏洗患處,能減輕真菌性皮膚病引起的瘙癢。
艾葉中的多糖成分能增強巨噬細胞活性,提高機體抗病能力。體質虛弱者可用艾葉與黃芪配伍煎服。定期艾灸足三里穴,有助于改善易感冒體質。
艾葉炭常用于治療崩漏下血,能收縮子宮血管減少出血。先兆流產患者可在醫(yī)生指導下服用艾葉炭配伍的方劑。產后惡露不盡時,艾葉煮雞蛋是民間常用食療方。
艾葉煙熏對蚊蟲有驅避作用,夏季可懸掛干艾葉防蚊。居室用艾葉熏蒸能凈化空氣,抑制空氣中微生物繁殖。制作香囊時加入艾葉,兼具芳香化濕和驅蟲功效。
使用艾葉需注意陰虛血熱者慎用,孕婦應在醫(yī)師指導下使用。新鮮艾葉可制作青團等食品,干艾葉建議煎煮時間不超過15分鐘以免有效成分揮發(fā)。進行艾灸時需控制溫度,避免燙傷皮膚。儲存艾葉應置于陰涼干燥處,防止霉變影響藥效。日常可用艾葉煮水泡腳,但皮膚破損或對艾葉過敏者禁用。
 
                          97次瀏覽 2025-10-30
 
                          209次瀏覽 2025-10-30
 
                          167次瀏覽 2025-10-30
 
                          55次瀏覽 2025-10-30
 
                          113次瀏覽 2025-10-30
 
                          113次瀏覽 2025-10-30
 
                          248次瀏覽 2025-10-30
 
                          106次瀏覽 2025-10-30
 
                          87次瀏覽 2025-10-30
 
                          446次瀏覽 2025-10-30
 
                          102次瀏覽 2025-10-30
 
                          86次瀏覽 2025-10-30
 
                          62次瀏覽 2025-10-30
 
                          105次瀏覽 2025-10-30
195次瀏覽 2025-10-30
 
                            
                          187次瀏覽 2025-07-15
 
                          473次瀏覽 2025-10-30
 
                            
                          676次瀏覽 2024-01-05
 
                          369次瀏覽 2025-10-30
 
                          98次瀏覽 2025-10-30
 
                          195次瀏覽 2025-10-30
 
                          133次瀏覽 2025-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