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是一種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機體后所引起的疾病,其傳染源為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病毒攜帶者,人類因含HBV體液或血液經(jīng)破損的皮膚和黏膜進入人體而獲得感染,因此應當引起重視。
1、隔離期
乙型肝炎的潛伏期為60~90天左右,最長為160天,最短為30天。對于急性乙型肝炎感染者來說,最好應隔離至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轉陰,恢復期不轉陰的患者應按照HBsAg攜帶者處理;有HBV復制指標陽性的患者,應盡量避免或減少接觸食品、自來水或幼托工作;由于乙肝患者血中的HBV含量很高,微量污染血進入人體即可造成感染,因此患者應避免獻血,從而切斷其傳播途徑。
2、觀察期
急性乙型肝炎的密切接觸者應醫(yī)學觀察45天。幼托機構發(fā)現(xiàn)患者后的觀察期間,不辦理入托、轉托手續(xù)。疑診為乙型肝炎的幼托及飲食行業(yè)人員,應暫停原工作,并進行積極的治療。
總之,應積極控制乙肝的傳染源,切斷相關傳播途徑,并保護易感人群,以降低乙肝的發(fā)病率。
0次瀏覽 2025-06-30
0次瀏覽 2025-06-30
0次瀏覽 2025-06-30
0次瀏覽 2025-06-30
0次瀏覽 2025-06-30
0次瀏覽 2025-06-30
0次瀏覽 2025-06-30
670次瀏覽 2023-08-15
0次瀏覽 2025-06-30
0次瀏覽 2025-06-30
0次瀏覽 2025-06-30
0次瀏覽 2025-06-30
0次瀏覽 2025-06-30
0次瀏覽 2025-06-30
0次瀏覽 2025-06-30
0次瀏覽 2025-06-30
0次瀏覽 2025-06-30
0次瀏覽 2025-06-30
101次瀏覽 2025-03-21
0次瀏覽 2025-06-30
0次瀏覽 2025-06-30
0次瀏覽 2025-06-30
3870次瀏覽 2024-11-08
6924次瀏覽 2025-01-15
3906次瀏覽 2025-02-19
3838次瀏覽 2025-02-03
4015次瀏覽 2024-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