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發(fā)作可通過保持鎮(zhèn)靜、使用急救藥物、調整體位、吸氧、及時就醫(yī)等方式急救。哮喘發(fā)作通常由過敏原刺激、呼吸道感染、劇烈運動、冷空氣刺激、情緒波動等原因引起。
哮喘發(fā)作時患者容易出現(xiàn)恐慌情緒,過度緊張可能加重支氣管痙攣。家屬應幫助患者保持半坐位或前傾體位,解開領口衣物,避免壓迫胸部。用語言安撫患者,指導其采用縮唇呼吸法:用鼻子緩慢吸氣2秒,縮唇如吹口哨狀呼氣4-6秒,重復進行可幫助緩解呼吸困難。
立即使用醫(yī)生處方的速效支氣管擴張劑,常見藥物包括硫酸沙丁胺醇氣霧劑、異丙托溴銨氣霧劑等。搖勻藥物后深呼氣,含住噴嘴緩慢吸氣同時按壓藥罐,屏息10秒后緩慢呼氣。若20分鐘內癥狀未緩解,可重復給藥1次。注意記錄用藥時間,防止藥物過量。
協(xié)助患者采取前傾坐位,肘部支撐在膝蓋或桌面上,此體位可借助重力作用減輕膈肌壓迫,增加肺通氣量。避免平臥位導致腹部臟器上移加重呼吸困難。冬季發(fā)作時可用毛毯包裹肩背部,防止冷空氣刺激誘發(fā)支氣管痙攣加重。
有條件時可使用家庭制氧機,通過鼻導管以2-4升/分鐘流量給氧。觀察口唇甲床顏色,若持續(xù)發(fā)紺提示嚴重缺氧,需立即就醫(yī)。注意氧氣濕化瓶水位保持在1/3-1/2處,避免干燥氣體刺激呼吸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控制氧濃度不超過30%。
出現(xiàn)說話不成句、嗜睡、大汗淋漓、心率超過120次/分等危重癥狀時,應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就醫(yī)時攜帶患者日常用藥記錄,向醫(yī)生詳細描述發(fā)作誘因、持續(xù)時間、用藥情況。嚴重發(fā)作可能需靜脈注射甲潑尼龍琥珀酸鈉等糖皮質激素,或進行無創(chuàng)通氣治療。
哮喘患者日常應避免接觸花粉、塵螨等過敏原,定期清洗床品并使用防螨罩。冬季外出佩戴口罩,防止冷空氣直接刺激呼吸道。遵醫(yī)囑規(guī)律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等控制藥物,定期復查肺功能。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D和抗氧化物質,適量食用西藍花、深海魚等食物。保持適度運動如游泳、太極拳,增強呼吸肌功能,運動前做好熱身并使用預防性藥物。
58次瀏覽 2025-10-28
92次瀏覽 2025-10-28
0次瀏覽 2025-10-28
113次瀏覽 2025-10-28
103次瀏覽 2025-10-28
0次瀏覽 2025-10-28
174次瀏覽 2025-03-21
134次瀏覽 2025-10-28
0次瀏覽 2025-10-28
57次瀏覽 2025-10-28
75次瀏覽 2025-10-28
85次瀏覽 2025-10-28
92次瀏覽 2025-07-15
85次瀏覽 2025-10-28
60次瀏覽 2025-10-28
0次瀏覽 2025-10-28
79次瀏覽 2025-10-28
80次瀏覽 2025-10-28
0次瀏覽 2025-10-28
87次瀏覽 2025-10-28
51次瀏覽 2025-10-28
0次瀏覽 2025-10-28
827次瀏覽
570次瀏覽
381次瀏覽
503次瀏覽
652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