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瀉是一種常見病,尤其突發(fā)下夏秋季節(jié),多是由于細菌及病毒感染所致,主要表現為腹瀉和腹部不適,隨后還會出現體內電解質紊亂和體液丟失,腹瀉病屬于中醫(yī)“嘔吐、腹痛、泄瀉”等范疇,那么中醫(yī)對腹瀉病因病機的認識有哪些方面呢?
1、脾虛不固是根本病機
慢性腹瀉分為4型:脾胃虛弱、脾腎陽虛、肝旺乘脾、寒熱錯雜。簡單點可以分為三型:脾虛、濕熱、傷食。尤其對于嬰幼兒來說,腹瀉的根本病機是:脾胃氣虛,失于固攝。泄瀉日久可傷及腎氣,導致脾腎兩虛,而濕熱、寒濕、食積只是脾胃虛弱升降失常所產生的病理產物,盡管它們也參與致病,有時在整個疾病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致病作用很大,但卻不是根本原因。
2、健脾益氣、固腸止瀉是治療基本原則
嬰幼兒腹瀉在兒科疾病中是一種高度同質性疾病,即患病的病理、生理及臨床表現形式相似,發(fā)病機制單一,對治療反應差異不大,可以根據“辨體-辨病-辨證”的三維診療模式進行治療。
綜上可見腹瀉為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并且表現多樣,轉變迅速,中醫(yī)藥對本病的病因病機有獨到的認識及不可替代的治療優(yōu)勢,所以大家千萬不要忽略了中藥學對治療腹瀉帶來的巨大貢獻。
130次瀏覽 2025-10-20
254次瀏覽 2025-10-20
253次瀏覽 2025-10-20
112次瀏覽 2025-10-20
223次瀏覽 2025-10-20
376次瀏覽 2025-10-20
743次瀏覽 2023-08-28
129次瀏覽 2025-10-20
127次瀏覽 2025-10-20
176次瀏覽 2025-10-20
245次瀏覽 2025-10-20
126次瀏覽 2025-10-20
1045次瀏覽 2025-10-20
147次瀏覽 2025-10-20
123次瀏覽 2025-10-20
127次瀏覽 2025-10-20
92次瀏覽 2025-07-15
203次瀏覽 2025-10-20
100次瀏覽 2025-10-20
82次瀏覽 2025-10-20
57次瀏覽 2025-10-20
134次瀏覽 2025-10-20
321次瀏覽
530次瀏覽
677次瀏覽
644次瀏覽
705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