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公英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療疔瘡腫毒、乳癰、目赤、咽痛、肺癰、腸癰、濕熱黃疸、熱淋澀痛等癥狀。蒲公英的功效及作用主要有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利尿通淋、清肝明目、促進消化。
1、清熱解毒
蒲公英性寒,歸肝、胃經,能有效清除體內熱毒,緩解因熱毒引起的疔瘡腫毒、咽喉腫痛等癥狀。對于熱毒壅盛導致的皮膚紅腫熱痛,可將新鮮蒲公英搗碎外敷,或配伍金銀花、野菊花等煎湯內服。脾胃虛寒者慎用。
2、消腫散結
蒲公英能消散癰腫結節(jié),特別對乳癰初起有顯著效果。其活性成分可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等致病菌,減輕乳腺組織炎癥反應。治療時可配伍夏枯草、浙貝母增強散結功效,哺乳期使用須咨詢醫(yī)師。
3、利尿通淋
蒲公英能增加尿液分泌,沖刷尿路,緩解熱淋澀痛、小便不利等癥狀。其利尿作用與所含鉀鹽及黃酮類物質有關,適用于泌尿系統(tǒng)感染初期。嚴重腎病患者需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避免電解質紊亂。
4、清肝明目
蒲公英入肝經,能清泄肝火,改善肝火上炎導致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可配伍菊花、決明子增強明目效果。現(xiàn)代研究顯示其含有的維生素A前體物質對視力保護有一定作用,但青光眼等嚴重眼疾需專業(yè)治療。
5、促進消化
蒲公英含苦味質和膽堿成分,能刺激消化液分泌,改善食欲不振、脘腹脹滿。其膳食纖維可促進胃腸蠕動,但過量服用可能引起腹瀉。胃潰瘍患者應避免空腹服用,建議餐后使用蒲公英茶飲。
蒲公英可鮮用或曬干后入藥,鮮品每日用量30-60克,干品10-15克,建議在中醫(yī)師指導下根據(jù)體質調整用量。脾胃虛寒者應配伍生姜、大棗減其寒性。使用期間忌食辛辣刺激食物,出現(xiàn)腹痛腹瀉應立即停用。蒲公英根可烘焙后代替咖啡飲用,葉片適合涼拌或做湯,花粉過敏者需謹慎接觸新鮮植株。孕婦、嬰幼兒等特殊人群使用前務必咨詢醫(y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