皰疹由病毒感染引起,治療需抗病毒藥物結合局部護理。常見誘因包括免疫力下降、接觸感染源或壓力過大,治療方法涵蓋口服藥物、外用軟膏和增強免疫力措施。
1. 病毒感染是皰疹的直接病因。單純皰疹病毒(HSV)分為1型和2型,1型多引起口唇皰疹,2型與生殖器皰疹相關。病毒通過皮膚黏膜破損處入侵,潛伏在神經(jīng)節(jié)內,當免疫力下降時激活復制,導致皮膚水皰和潰瘍。初次感染后病毒終身潛伏,可能反復發(fā)作。
2. 免疫力低下是主要誘因。熬夜、疲勞、感冒等導致免疫系統(tǒng)功能減弱;長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劑的患者更易復發(fā);HIV感染者皰疹發(fā)作頻率顯著增高。保持規(guī)律作息、補充維生素C和鋅有助于增強免疫防御。
3. 接觸傳播途徑需警惕。與患者共用餐具、毛巾可能傳播HSV-1型;性接觸傳播HSV-2型;母嬰分娩時可能造成新生兒感染。發(fā)作期避免親吻他人,水皰滲出液具有強傳染性。
4. 壓力與日曬誘發(fā)復發(fā)。情緒緊張會抑制免疫功能,臨床常見考試或工作壓力大時口周皰疹復發(fā);紫外線照射可能激活潛伏病毒,戶外活動需使用防曬霜保護唇部。
治療方法分為三方面:
抗病毒藥物首選阿昔洛韋,發(fā)作初期口服200mg每日5次;泛昔洛韋可減少服藥次數(shù);嚴重感染需靜脈注射更昔洛韋。外用噴昔洛韋乳膏每日涂抹4-6次加速愈合。
局部護理用生理鹽水濕敷緩解疼痛,破潰處涂抹莫匹羅星軟膏預防細菌感染。避免抓撓水皰,穿著寬松衣物減少摩擦。冷敷可減輕生殖器皰疹灼熱感。
增強免疫力補充賴氨酸制劑抑制病毒復制,每日1000mg;口服轉移因子膠囊調節(jié)免疫;規(guī)律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每周3次,每次30分鐘以上。復發(fā)頻繁者建議檢測免疫功能。
皰疹治療需把握72小時黃金期,出現(xiàn)刺痛感立即用藥可阻斷病毒復制。反復發(fā)作超過6次/年需長期抑制治療,定期復查肝腎功能。保持患處清潔干燥,痊愈后病毒仍具傳染性,密切接觸者應做好防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