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的一般處理原則

骨折的一般處理原則主要包括固定制動、復位對齊、減輕腫脹、預防感染和促進愈合。骨折后需立即停止活動并保護傷處,避免二次損傷,同時盡快就醫(yī)進行專業(yè)評估和治療。
骨折后首要措施是固定傷肢,可使用夾板、支具或石膏臨時固定,限制關節(jié)活動。固定范圍需超過骨折處上下兩個關節(jié),避免搬運過程中斷端移位。開放性骨折需用無菌敷料覆蓋傷口,防止污染。固定時注意松緊適度,觀察末梢血液循環(huán),避免壓迫神經(jīng)血管。
閉合性骨折應在麻醉下進行手法復位,恢復骨骼正常解剖位置。復位后需通過X線確認對位對線情況,若無法達到功能復位標準或存在關節(jié)內(nèi)骨折,需考慮手術切開復位。復位時機越早越好,腫脹嚴重者可延遲至3-7天后進行。
傷后48小時內(nèi)采用冰敷緩解腫脹,每次15-20分鐘,間隔1-2小時重復。抬高患肢高于心臟水平,促進靜脈回流。避免熱敷、按摩等可能加重出血的操作。嚴重腫脹可能引發(fā)骨筋膜室綜合征,需密切觀察肢體感覺運動功能。
開放性骨折需徹底清創(chuàng),清除壞死組織和異物,必要時使用抗生素預防感染。清創(chuàng)后延期閉合傷口可降低感染概率。術后定期換藥,監(jiān)測體溫和血象變化。糖尿病患者或免疫功能低下者需加強抗感染措施。
穩(wěn)定固定后早期開始非負重功能鍛煉,防止肌肉萎縮和關節(jié)僵硬。補充蛋白質(zhì)、鈣質(zhì)和維生素D,戒煙限酒以改善骨代謝。定期復查X線評估愈合進度,延遲愈合者可考慮體外沖擊波或高壓氧治療。兒童骨折愈合較快,成人通常需6-8周。
骨折恢復期間應保持均衡飲食,適當增加奶制品、魚類和深色蔬菜攝入。遵醫(yī)囑進行階段性康復訓練,從被動活動逐步過渡到抗阻練習。避免過早負重或劇烈運動,防止內(nèi)固定物斷裂或再骨折。定期隨訪至骨折臨床愈合,拆除外固定后仍需保護患肢3-6個月。
lisfranc骨折脫位嚴重嗎
踝關節(jié)后踝骨折嚴重嗎
兒童青枝骨折一般疼幾天能好
手臂骨折外固定支架的作用
骨折x線成像的特點
胳膊肘摔骨折了會有什么癥狀
骨折后多長時間長骨痂
骶骨骨折墜脹要警惕四種病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答疑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