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常規(guī)如何判斷痢疾感染

痢疾感染在臨床中稱為細菌性痢疾,是由志賀菌屬,如福氏志賀菌、宋內(nèi)志賀菌,或者其他腸道桿菌感染引起的腸道傳染病。患者在進行大便常規(guī)檢查時,可有白細胞增多、紅細胞壓積增大等提示痢疾感染的表現(xiàn)。
1、白細胞增多:在顯微鏡下觀察大便中的白細胞,如果白細胞增多,即提示患者腸道內(nèi)有細菌感染,結合患者臨床表現(xiàn),如發(fā)熱、腹痛、腹瀉等,可以基本確診為細菌性痢疾感染;
2、紅細胞壓積增大:在顯微鏡下觀察大便中的紅細胞壓積,如果紅細胞壓積增大,可說明痢疾桿菌感染后,引起腸道黏膜損傷,導致紅細胞的壓積進一步增大;
3、C反應蛋白升高:C反應蛋白是由肝臟合成的一種蛋白質,當患者發(fā)生痢疾感染時,C反應蛋白會明顯升高;
4、降鈣素原升高:當患者發(fā)生細菌感染時,會引起機體血漿中的降鈣素原水平升高。如果患者降鈣素原水平在正常范圍內(nèi),說明細菌感染被有效控制。如果降鈣素原水平高于正常范圍,且降鈣素原水平越高,說明病情越嚴重。
除了以上常見的指標外,大便常規(guī)還可以檢查志賀菌抗原檢測,也可以明確患者是否患有細菌性痢疾。細菌性痢疾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注意個人衛(wèi)生,養(yǎng)成飯前、便后洗手的好習慣。要注意飲食衛(wèi)生,盡量避免攝入生冷、油膩、辛辣、刺激的食物,如雪糕、辣椒、肥肉等。
總感覺大便拉不干凈是哪些原因
大便不規(guī)律怎么回事
大便總是不成形怎么辦
經(jīng)常放屁大便出血主要原因有哪些
大便是黑色的是怎么回事
吃藥后大便是黑色的什么引起的
大便次數(shù)增多是怎么回事
大人拉大便拉稀金黃的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答疑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