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手足口病的治療以對癥處理和預防并發(fā)癥為主,輕癥患者可通過居家護理緩解癥狀,重癥需及時就醫(yī)。手足口病由腸道病毒引起,常見于兒童,表現(xiàn)為發(fā)熱、口腔皰疹和手足皮疹。治療重點包括退熱、緩解口腔疼痛、保持皮膚清潔以及預防脫水。
1.退熱處理:早期手足口病常伴有發(fā)熱,體溫超過38.5℃時可使用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熱,注意避免使用阿司匹林,以免誘發(fā)嚴重并發(fā)癥。物理降溫方法如溫水擦浴或冰袋敷貼也可輔助退熱。
2.口腔護理:口腔皰疹可能導致疼痛和食欲下降,可使用含利多卡因的局部麻醉劑或口腔噴霧緩解疼痛。建議給予溫涼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牛奶、粥、果泥,避免酸性或刺激性食物。
3.皮膚護理:手足皮疹通常不痛不癢,但需保持皮膚清潔干燥,避免抓撓以防感染??赏磕t甘石洗劑或氧化鋅軟膏緩解不適,穿寬松透氣的衣物,減少摩擦。
4.預防脫水:患兒因口腔疼痛可能不愿飲水,需鼓勵少量多次飲水,或使用口服補液鹽補充電解質。如出現(xiàn)尿量減少、口干、精神萎靡等脫水癥狀,需及時就醫(yī)。
5.隔離與觀察:手足口病具有傳染性,患兒需居家隔離至癥狀消失后1周。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如出現(xiàn)持續(xù)高熱、嘔吐、肢體抖動、呼吸急促等重癥表現(xiàn),應立即就醫(yī)。
早期手足口病的治療關鍵在于對癥處理和密切觀察,輕癥患者通過居家護理可逐漸恢復,重癥需及時就醫(yī)以免延誤病情。家長應保持耐心,注意患兒的飲食和休息,同時做好隔離措施,避免交叉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