韌帶拉傷可通過休息制動、冷敷熱敷、藥物治療、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治療。韌帶拉傷通常由運動損傷、外力撞擊、關節(jié)過度扭轉、長期勞損、韌帶退化等原因引起。
急性期需立即停止活動,用支具或繃帶固定受傷關節(jié),避免負重和牽拉。膝關節(jié)韌帶拉傷可使用鉸鏈式護膝,踝關節(jié)損傷建議穿戴行走靴。制動時間根據(jù)損傷程度調(diào)整,輕度拉傷需1-2周,嚴重者可能需4-6周。固定期間可進行非負重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防止肌肉萎縮。
損傷后48小時內(nèi)每2-3小時冰敷15-20分鐘,使用冰袋時需用毛巾隔開皮膚。急性期過后改用熱敷,每日3-4次,溫度控制在40-45℃。熱敷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加速組織修復。冷熱交替療法適用于亞急性期,先用40℃熱水浸泡10分鐘,再用冰敷5分鐘,循環(huán)2-3次。
疼痛明顯時可遵醫(yī)囑使用非甾體抗炎藥如洛索洛芬鈉片、雙氯芬酸鈉緩釋片,腫脹嚴重者可口服七葉皂苷鈉片。外用藥包括氟比洛芬凝膠貼膏、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等。關節(jié)腔積液較多時可能需要穿刺抽液并注射玻璃酸鈉注射液。中藥可選用活血止痛膠囊、跌打丸等。
超聲治療可促進膠原纖維排列,常用頻率1MHz,強度0.5-1.0W/cm2。沖擊波治療適用于陳舊性韌帶損傷,每周1次,3-5次為療程。超短波治療采用無熱量或微熱量,每日1次。肌內(nèi)效貼布可提供動態(tài)支持,需由康復師指導貼扎方法。后期可進行等速肌力訓練和平衡訓練。
Ⅲ度完全斷裂或合并關節(jié)不穩(wěn)者需手術修復,前交叉韌帶重建常采用自體腘繩肌腱或同種異體肌腱。踝關節(jié)外側韌帶撕裂可進行Brostr?m-Gould修補術。術后需佩戴可調(diào)式支具,逐步進行關節(jié)活動度和肌力訓練。關節(jié)鏡下手術創(chuàng)傷小,恢復快,但費用較高。
韌帶拉傷恢復期間應保持均衡飲食,適量補充蛋白質(zhì)和維生素C。早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后期可增加深海魚類攝入??祻陀柧氁驖u進,從被動活動過渡到主動運動。建議定期復查,根據(jù)愈合情況調(diào)整康復方案。完全恢復運動前需進行功能性測試,確保關節(jié)穩(wěn)定性和肌力達標。
81次播放 2024-11-30
62485次播放 2021-11-02
101855次播放 2021-05-10
52371次瀏覽
56675次瀏覽
60545次播放 2019-12-20
63891次播放 2019-12-20
63138次瀏覽
59372次瀏覽
66033次瀏覽
676次瀏覽 2024-01-05
92次瀏覽 2025-07-15
265次瀏覽 2025-10-04
576次瀏覽 2025-10-04
232次瀏覽 2025-10-04
989次瀏覽 2025-10-04
129次瀏覽 2025-10-04
155次瀏覽 2025-10-04
148次瀏覽 2025-10-04
155次瀏覽 2025-10-04
111次瀏覽 2025-10-04
316次瀏覽 2025-10-04
188次瀏覽 2025-10-04
271次瀏覽 2025-10-04
333次瀏覽 2025-10-04
133次瀏覽 2025-10-04
127次瀏覽 2025-10-04
128次瀏覽 2025-10-04
221次瀏覽 2025-10-04
159次瀏覽 2025-10-04
493次瀏覽 2025-10-04
184次瀏覽 2025-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