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測定是通過一系列呼吸測試評估肺部通氣和換氣功能的檢查方法,可能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間質性肺病、胸廓畸形、神經肌肉疾病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肺活量測定、支氣管舒張試驗、彌散功能檢測、氣道阻力測試、運動負荷試驗等方式明確診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測定常表現(xiàn)為持續(xù)性氣流受限,可能與長期吸煙、空氣污染等因素有關,通常伴有咳嗽、咳痰、活動后氣促等癥狀。診斷時可使用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噻托溴銨粉霧劑等藥物控制癥狀,同時需結合戒煙、氧療等綜合管理。
支氣管哮喘患者的肺功能測定可見可變性呼氣氣流受限,多與過敏原暴露、呼吸道感染等因素相關,典型癥狀為發(fā)作性喘息、胸悶。急性發(fā)作時可使用硫酸沙丁胺醇吸入氣霧劑、丙酸倍氯米松吸入氣霧劑,長期控制推薦孟魯司特鈉咀嚼片,并需避免接觸誘發(fā)因素。
間質性肺病在肺功能測定中主要表現(xiàn)為彌散功能降低和限制性通氣障礙,可能與職業(yè)粉塵接觸、結締組織病等有關,常見干咳、進行性呼吸困難。治療可使用吡非尼酮膠囊、尼達尼布軟膠囊延緩纖維化進展,嚴重者需考慮肺移植評估。
胸廓畸形如脊柱側凸會導致限制性通氣功能障礙,肺功能測定可見肺總量減少,多與先天發(fā)育異常或外傷相關,可能伴隨呼吸費力。輕癥可通過呼吸訓練改善,嚴重畸形需行胸廓成形術矯正,術后需定期復查肺功能。
重癥肌無力等神經肌肉疾病可引起呼吸肌無力,肺功能測定顯示最大吸氣壓和呼氣壓下降,通常與自身免疫異常有關,可能合并吞咽困難。治療需使用溴吡斯的明片改善神經傳導,必要時需無創(chuàng)通氣支持,并監(jiān)測呼吸衰竭風險。
進行肺功能測定前需避免劇烈運動和吸煙,穿著寬松衣物配合呼吸指令。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應定期復查肺功能,居家注意監(jiān)測血氧飽和度,保持環(huán)境空氣流通。若出現(xiàn)明顯氣短或血氧下降,應及時攜帶既往檢查報告就醫(yī),由呼吸科醫(yī)生評估是否需要調整治療方案或進一步檢查。
655次瀏覽 2025-10-26
1106次瀏覽 2025-10-26
81次瀏覽 2025-10-26
145次瀏覽 2025-10-26
57次瀏覽 2025-10-26
72次瀏覽 2025-10-26
148次瀏覽 2025-10-26
496次瀏覽 2025-10-26
461次瀏覽 2025-10-26
393次瀏覽 2025-10-26
0次瀏覽 2025-10-26
521次瀏覽 2025-10-26
117次瀏覽 2025-10-26
94次瀏覽 2025-10-26
59次瀏覽 2025-07-15
187次瀏覽 2025-10-26
77次瀏覽 2025-10-26
464次瀏覽 2025-10-26
985次瀏覽 2025-10-26
287次瀏覽 2025-10-26
92次瀏覽 2025-07-15
430次瀏覽 2025-10-26
538次瀏覽
653次瀏覽
641次瀏覽
707次瀏覽
763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