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質是人體必需的三大營養(yǎng)素之一,由氨基酸構成,參與細胞修復、免疫調(diào)節(jié)、酶合成等生命活動。人體蛋白質需求因年齡、體重、活動量而異,主要來源包括肉類、豆類、乳制品等食物,缺乏或過量均可能引發(fā)健康問題。
蛋白質構成肌肉、骨骼、皮膚等組織,是抗體和激素的合成原料。血紅蛋白運輸氧氣,酶類催化代謝反應,膠原蛋白維持皮膚彈性。長期缺乏可能導致肌肉萎縮、免疫力下降,兒童則影響生長發(fā)育。
動物性蛋白如牛肉、雞蛋、牛奶含有人體所需的全部必需氨基酸。植物性蛋白如大豆、藜麥、鷹嘴豆需搭配食用以提高吸收率。魚類富含優(yōu)質蛋白且脂肪含量低,適合心血管疾病患者。
蛋白質在胃酸作用下分解為多肽,經(jīng)腸道酶類進一步水解為氨基酸后被吸收。乳糖不耐受人群可選擇酸奶或乳清蛋白粉,胃腸功能弱者建議選擇易消化的魚類或豆腐。
孕婦每日需增加20克蛋白質以支持胎兒發(fā)育,運動員需按1.2-2克/公斤體重補充。腎病患者應控制攝入量,避免加重腎臟代謝負擔。術后患者需補充足量蛋白質促進傷口愈合。
過量攝入可能引發(fā)痛風或加重肝腎負擔,表現(xiàn)為關節(jié)疼痛或尿液泡沫增多。蛋白質缺乏會導致水腫、頭發(fā)干枯,嚴重時引發(fā)夸希奧科病。素食者應注意豆類與谷物搭配以避免必需氨基酸不足。
日常飲食建議多樣化攝入蛋白質來源,健康成人每日每公斤體重需0.8-1克蛋白質。烹飪時采用蒸煮方式減少營養(yǎng)流失,避免高溫油炸導致蛋白質變性。出現(xiàn)持續(xù)乏力、傷口愈合緩慢等異常癥狀時,應及時就醫(yī)檢查蛋白質代謝情況。規(guī)律運動人群可適當增加蛋白質攝入,但不宜依賴蛋白粉等補充劑替代天然食物。
0次瀏覽 2025-08-25
0次瀏覽 2025-08-25
0次瀏覽 2025-08-25
0次瀏覽 2025-08-25
0次瀏覽 2025-08-25
0次瀏覽 2025-08-25
0次瀏覽 2025-08-25
0次瀏覽 2025-08-25
0次瀏覽 2025-08-25
0次瀏覽 2025-08-25
0次瀏覽 2025-08-25
0次瀏覽 2025-08-25
0次瀏覽 2025-08-25
362次瀏覽 2024-09-25
0次瀏覽 2025-08-25
0次瀏覽 2025-08-25
0次瀏覽 2025-08-25
0次瀏覽 2025-08-25
187次瀏覽 2025-07-15
0次瀏覽 2025-08-25
0次瀏覽 2025-08-25
0次瀏覽 2025-08-25
4948次瀏覽
4691次瀏覽
4633次瀏覽
4682次瀏覽
4641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