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療法源于中國,至今已經(jīng)有幾千年的歷史了。然而,這種治療方法在國際上成為流行時尚,還是最近幾年的事情。不過,即使針灸療法開始流行,還是有人懷疑它不過是一個障眼法而已。
幾年來,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簡單地把針扎在皮膚上,似乎確實能減輕一些患者的病痛,并激發(fā)一系列驚人的生理活動。但是,這種技術明顯帶有很強的安慰劑作用,也就是說,它的療效很有可能是來自心理安慰。如何將針灸的神經(jīng)生物學效用和心理學效用區(qū)分開來,是這個領域的研究人員關注的難點。
中醫(yī)理論用“氣”這個概念來解釋針灸療法。氣是一個人生命的能量,遵循著特定的經(jīng)絡在全身運行,這種運行過程的中斷導致了疾病。據(jù)說,在350多個穴位上,氣可以涌上皮膚表層,而針灸師就利用了這些穴位,來影響能量的流動,恢復機體的平衡,并治愈疾病。
想要準確、科學地定義針灸,還需要解決一個問題:許多學習了這種治療方法的國家,都有著各自截然不同的“針灸”方式。法國版、日本版和韓國版的針灸對每種疾病采用的穴位都不盡相同,用來刺激穴位的工具也五花八門,包括熱刺激、壓力刺激,甚至激光。不過,最著名的,同時也是被研究得最多的,還是用銀針刺入皮膚,然后加以電刺激或手動刺激的傳統(tǒng)方式。
另一個問題則是,至今為止,還沒一個人能找到解剖學或物理學上的生物結構,來對應“氣”和它運行的經(jīng)絡。盡管無法證明“氣”的存在,還是有不少證據(jù)顯示,針灸的確能影響生物機能。其中,鎮(zhèn)痛作用是被研究得最透徹的。研究團隊發(fā)現(xiàn),身體在被針刺激之后,會釋放出天然的內(nèi)源性鎮(zhèn)痛劑——內(nèi)啡肽(endorphins)。
91次瀏覽 2025-07-15
0次瀏覽 2025-07-24
0次瀏覽 2025-07-24
0次瀏覽 2025-07-24
700次瀏覽 2023-08-28
0次瀏覽 2025-07-24
0次瀏覽 2025-07-24
0次瀏覽 2025-07-24
0次瀏覽 2025-07-24
0次瀏覽 2025-07-24
0次瀏覽 2025-07-24
0次瀏覽 2025-07-24
0次瀏覽 2025-07-24
0次瀏覽 2025-07-24
0次瀏覽 2025-07-24
0次瀏覽 2025-07-24
0次瀏覽 2025-07-24
0次瀏覽 2025-07-24
0次瀏覽 2025-07-24
0次瀏覽 2025-07-24
0次瀏覽 2025-07-24
0次瀏覽 2025-07-24
4348次瀏覽 2024-11-17
4163次瀏覽 2025-01-04
4453次瀏覽 2024-12-05
4378次瀏覽 2024-11-13
4393次瀏覽 2025-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