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臟病可能由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動脈高壓、肺栓塞、胸廓畸形、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等原因引起。肺源性心臟病是以肺部疾病為基礎導致右心結構和功能改變的疾病,患者需積極治療原發(fā)病并控制癥狀。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肺源性心臟病最常見的原因,長期慢性炎癥導致氣道阻塞和肺泡破壞,引起肺動脈壓力升高?;颊呖赡艹霈F(xiàn)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癥狀。治療可使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羅粉吸入劑、沙美特羅替卡松粉吸入劑等藥物控制癥狀,嚴重時需進行長期氧療。
肺動脈高壓可直接導致右心室負荷增加,長期可發(fā)展為肺源性心臟病。肺動脈高壓可能與特發(fā)性肺動脈高壓、結締組織病等相關,表現(xiàn)為活動后氣促、乏力等癥狀。治療可使用波生坦片、安立生坦片等靶向藥物,必要時需進行肺移植評估。
反復發(fā)生的肺栓塞可導致肺動脈壓力持續(xù)升高,最終引發(fā)肺源性心臟病。肺栓塞患者可能出現(xiàn)突發(fā)胸痛、咯血、呼吸困難等癥狀。急性期需使用低分子肝素鈣注射液、華法林鈉片等抗凝治療,慢性期可考慮肺動脈血栓內膜剝脫術。
嚴重的脊柱側彎、胸廓成形術后等胸廓畸形可限制肺擴張,導致通氣血流比例失調和肺動脈高壓?;颊叨啾憩F(xiàn)為漸進性呼吸困難,治療需矯正畸形,必要時使用無創(chuàng)通氣輔助呼吸。
睡眠呼吸暫停引起的慢性缺氧可導致肺動脈收縮和重構,長期可發(fā)展為肺源性心臟病?;颊叱S幸归g打鼾、白天嗜睡等癥狀。治療可使用持續(xù)氣道正壓通氣,肥胖患者需減重。
肺源性心臟病患者應注意戒煙、避免呼吸道感染、適度運動。飲食宜清淡,限制鈉鹽攝入,控制液體入量。定期監(jiān)測體重和下肢水腫情況,遵醫(yī)囑規(guī)范用藥,出現(xiàn)癥狀加重及時就醫(yī)。對于存在基礎肺部疾病的患者,應積極治療原發(fā)病,預防疾病進展。
187次瀏覽 2025-07-15
519次瀏覽 2025-11-20
247次瀏覽 2025-11-20
551次瀏覽 2025-11-20
90次瀏覽 2025-11-20
93次瀏覽 2025-11-20
351次瀏覽 2025-11-20
148次瀏覽 2025-11-20
377次瀏覽 2025-11-20
240次瀏覽 2025-11-20
59次瀏覽 2025-07-15
369次瀏覽 2025-11-20
130次瀏覽 2025-11-20
223次瀏覽 2025-11-20
1147次瀏覽 2025-11-20
211次瀏覽 2025-11-20
142次瀏覽 2025-11-20
673次瀏覽 2025-11-20
294次瀏覽 2025-11-20
96次瀏覽 2025-11-20
92次瀏覽 2025-11-20
425次瀏覽 2025-11-20
1062次瀏覽
1104次瀏覽
1049次瀏覽
890次瀏覽
1005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