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牙齒牙齦萎縮可能由牙周炎、刷牙方式不當、牙齒排列不齊、咬合創(chuàng)傷、全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牙齦萎縮主要表現(xiàn)為牙齦邊緣向牙根方向退縮,導致牙根暴露,可能伴隨牙齒敏感、牙齒松動等癥狀。
牙周炎是牙齦萎縮最常見的原因之一。牙菌斑長期堆積導致牙齦炎癥,炎癥持續(xù)發(fā)展會破壞牙周組織,包括牙齦和牙槽骨。牙周炎引起的牙齦萎縮通常伴隨牙齦紅腫、出血、口臭等癥狀。治療牙周炎需要定期進行牙周潔治,必要時可遵醫(yī)囑使用甲硝唑片、阿莫西林膠囊等藥物控制感染,嚴重者可能需要進行牙周手術(shù)治療。
橫向用力刷牙或使用硬毛牙刷可能機械性損傷牙齦組織,長期如此會導致牙齦萎縮。這種類型的牙齦萎縮常見于牙齒唇頰側(cè),表現(xiàn)為楔狀缺損和牙齦退縮。改善刷牙方式,選擇軟毛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有助于預(yù)防牙齦進一步萎縮。已經(jīng)發(fā)生的牙齦萎縮可通過牙齦移植手術(shù)修復。
牙齒排列擁擠或錯位可能導致局部牙齦組織受到異常壓力,長期受力不均會引起牙齦萎縮。正畸治療可以改善牙齒排列,減輕對牙齦的異常壓力。在正畸治療前,需要先控制牙周炎癥,治療期間要特別注意口腔衛(wèi)生維護。
咬合關(guān)系異?;蛞鼓パ懒晳T會導致牙齒承受過大咬合力,長期咬合創(chuàng)傷可引起局部牙齦萎縮。這種情況可能伴隨牙齒磨損、牙齒敏感等癥狀。通過調(diào)磨牙齒改善咬合關(guān)系,或佩戴咬合墊緩解夜磨牙壓力,有助于防止牙齦進一步萎縮。
糖尿病、白血病等全身性疾病可能影響牙齦組織的血液循環(huán)和免疫功能,增加牙齦萎縮的風險。這類患者牙齦萎縮往往進展較快,且治療效果較差。控制原發(fā)病病情,加強口腔護理,定期進行牙周檢查是預(yù)防牙齦萎縮惡化的關(guān)鍵措施。
預(yù)防牙齦萎縮需要保持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每天至少刷牙兩次,使用牙線清潔牙縫,定期進行口腔檢查。避免吸煙,控制血糖,均衡飲食有助于維持牙齦健康。已經(jīng)出現(xiàn)牙齦萎縮的患者應(yīng)盡早就診,根據(jù)具體原因采取針對性治療措施,防止病情進一步加重。牙齦萎縮早期干預(yù)效果較好,晚期治療難度大且效果有限。
95次瀏覽 2025-10-24
50次瀏覽 2025-10-24
87次瀏覽 2025-10-24
57次瀏覽 2025-10-24
469次瀏覽 2025-10-24
153次瀏覽 2025-10-24
149次瀏覽 2025-10-24
122次瀏覽 2025-10-24
163次瀏覽 2025-10-24
96次瀏覽 2025-10-24
370次瀏覽 2024-09-25
84次瀏覽 2025-10-24
412次瀏覽 2025-10-24
425次瀏覽 2025-10-24
571次瀏覽 2025-10-24
150次瀏覽 2025-10-24
92次瀏覽 2025-07-15
97次瀏覽 2025-10-24
77次瀏覽 2025-10-24
125次瀏覽 2025-10-24
125次瀏覽 2025-10-24
105次瀏覽 2025-10-24
471次瀏覽
481次瀏覽
760次瀏覽
577次瀏覽
681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