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晚上突然發(fā)燒可通過物理降溫、補充水分、調整環(huán)境溫度、觀察癥狀、遵醫(yī)囑用藥等方式處理。寶寶發(fā)燒可能與感染、免疫反應、環(huán)境因素、脫水、出牙等原因有關。
用溫水浸濕毛巾擦拭寶寶額頭、頸部、腋窩等部位,水溫控制在32-34攝氏度,避免使用酒精或冰水。擦拭時避開胸腹部,每次持續(xù)10分鐘,間隔30分鐘重復進行。若寶寶出現(xiàn)寒戰(zhàn)需立即停止。
每15分鐘給寶寶喂10-15毫升溫水或口服補液鹽,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可增加哺乳頻率。觀察尿量是否正常,若4小時無排尿需警惕脫水。避免飲用含糖飲料或果汁,防止加重胃腸負擔。
保持室溫在24-26攝氏度,濕度50%-60%。穿單層棉質衣物,蓋薄毯即可。定時開窗通風,但避免讓風直接吹向寶寶。使用空調時注意風口方向,溫度不宜低于24攝氏度。
家長需每小時測量體溫并記錄,注意有無皮疹、嘔吐、抽搐等癥狀。若體溫超過38.5攝氏度持續(xù)2小時,或出現(xiàn)呼吸急促、嗜睡、拒絕進食等情況,應立即就醫(yī)。3個月以下嬰兒發(fā)熱需直接送醫(yī)。
體溫超過38.5攝氏度可遵醫(yī)囑使用布洛芬混懸滴劑、對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或小兒退熱栓。不可交替使用不同退熱藥,兩次用藥需間隔4-6小時。用藥后30分鐘復測體溫,記錄用藥時間和劑量。
家長應保持寶寶臥床休息,飲食選擇米湯、粥類等易消化食物。退熱后24小時內避免洗澡,繼續(xù)監(jiān)測體溫變化。若反復發(fā)熱超過3天或伴隨其他異常癥狀,需及時到兒科就診。家中可常備電子體溫計、退熱貼和口服補液鹽,但所有藥物使用前必須咨詢醫(yī)生。注意觀察寶寶精神狀態(tài),避免過度包裹導致體溫升高。
145次瀏覽 2025-11-24
94次瀏覽 2025-11-24
209次瀏覽 2025-11-24
71次瀏覽 2025-11-24
78次瀏覽 2025-11-24
159次瀏覽 2025-11-24
98次瀏覽 2025-11-24
166次瀏覽 2025-11-24
81次瀏覽 2025-11-24
69次瀏覽 2025-11-24
86次瀏覽 2025-11-24
231次瀏覽 2025-11-24
146次瀏覽 2025-11-24
204次瀏覽 2025-11-24
88次瀏覽 2025-11-24
743次瀏覽 2023-08-28
237次瀏覽 2025-11-24
154次瀏覽 2025-11-24
263次瀏覽 2025-03-21
173次瀏覽 2025-11-24
98次瀏覽 2025-11-24
168次瀏覽 2025-11-24
1026次瀏覽
913次瀏覽
1090次瀏覽
998次瀏覽
769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