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嘴里起紅疙瘩可能是鵝口瘡、手足口病、皰疹性咽峽炎、過敏反應或維生素缺乏引起的。建議家長及時帶寶寶就醫(yī)檢查,明確病因后對癥治療。
鵝口瘡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多見于新生兒和免疫力低下嬰兒??谇火つ霈F(xiàn)白色乳凝塊樣斑膜,周圍有充血發(fā)紅的基底。家長可用碳酸氫鈉溶液清潔口腔,遵醫(yī)囑使用制霉菌素混懸液涂抹患處。哺乳前后需注意乳頭和奶具消毒。
腸道病毒感染導致的手足口病,口腔會出現(xiàn)紅色小皰疹或潰瘍,伴隨手掌腳心皮疹。患兒可能出現(xiàn)低熱、食欲下降。家長需隔離護理,使用開喉劍噴霧劑緩解疼痛,補充足夠水分。密切觀察是否出現(xiàn)持續(xù)高熱或肢體抖動等重癥表現(xiàn)。
柯薩奇病毒A組感染會引起咽峽部成簇小皰疹,破潰后形成潰瘍。患兒常突發(fā)高熱、拒食。家長可讓寶寶用康復新液含漱,配合小兒豉翹清熱顆粒抗病毒。注意監(jiān)測體溫變化,防止高熱驚厥。
食物或藥物過敏可能導致口腔黏膜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出現(xiàn)紅色丘疹伴瘙癢。常見致敏物包括牛奶、雞蛋、抗生素等。需立即停用可疑過敏原,遵醫(yī)囑服用氯雷他定糖漿抗過敏。記錄飲食日記幫助排查過敏源。
長期維生素B族或維生素C攝入不足時,口腔黏膜易出現(xiàn)充血性紅斑。母乳喂養(yǎng)的寶寶需注意母親營養(yǎng)均衡,可適當補充小兒善存片。增加富含維生素的水果蔬菜攝入,如西藍花、獼猴桃等。
家長應注意保持寶寶口腔清潔,哺乳后喂少量溫水沖洗口腔。避免過硬、過燙食物刺激黏膜,選擇溫涼的流質(zhì)或半流質(zhì)飲食。定期消毒玩具和餐具,養(yǎng)成飯前洗手習慣。觀察皮疹變化情況,若出現(xiàn)持續(xù)發(fā)熱、拒食或皮疹擴散,須立即復診。日常注意營養(yǎng)均衡,適當戶外活動增強抵抗力。
191次瀏覽 2025-11-17
114次瀏覽 2025-11-17
743次瀏覽 2023-08-28
284次瀏覽 2025-11-17
154次瀏覽 2025-11-17
114次瀏覽 2025-11-17
0次瀏覽 2025-11-17
127次瀏覽 2025-11-17
162次瀏覽 2025-11-17
95次瀏覽 2025-11-17
157次瀏覽 2025-11-17
113次瀏覽 2025-11-17
0次瀏覽 2025-11-17
263次瀏覽 2025-03-21
249次瀏覽 2025-11-17
153次瀏覽 2025-11-17
131次瀏覽 2025-11-17
134次瀏覽 2025-11-17
0次瀏覽 2025-11-17
132次瀏覽 2025-11-17
139次瀏覽 2025-11-17
167次瀏覽 2025-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