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薇是蘿藦科植物白薇或蔓生白薇的干燥根及根莖,具有清熱涼血、利尿通淋、解毒療瘡等功效,主要用于陰虛發(fā)熱、骨蒸勞熱、產(chǎn)后血虛發(fā)熱、熱淋、血淋、癰疽腫毒等癥狀。
白薇性寒味苦咸,歸胃肝腎經(jīng),能清解血分熱邪。對于溫病后期余熱未清導致的夜熱早涼、陰虛內(nèi)熱引起的骨蒸潮熱有顯著效果,常與地骨皮、知母等配伍使用?,F(xiàn)代研究表明其含有的白薇苷等成分可通過調(diào)節(jié)體溫中樞發(fā)揮退熱作用。
白薇能促進水液代謝,改善濕熱下注引起的尿頻尿急尿痛癥狀。對熱淋表現(xiàn)為小便灼熱澀痛、血淋見尿中帶血等情況,可與滑石、車前子等利尿藥同用。其利尿機制可能與刺激腎小管上皮細胞轉(zhuǎn)運功能有關。
白薇外用可緩解瘡瘍腫毒,對于癰疽初起紅腫熱痛或毒蛇咬傷,可用鮮品搗敷或配伍連翹、蒲公英煎湯外洗。其所含的C21甾體苷類成分具有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等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針對產(chǎn)后血虛發(fā)熱、惡露不盡兼有低熱癥狀,白薇能清熱而不傷正,常與當歸、川芎等補血藥配伍。其調(diào)節(jié)作用可能與改善產(chǎn)后子宮微循環(huán)、促進內(nèi)膜修復相關。
白薇提取物對實驗性關節(jié)炎有抑制作用,能降低炎癥因子水平。臨床可用于風濕痹痛輔助治療,但需配伍羌活、獨活等祛風濕藥增強療效。
使用白薇需注意脾胃虛寒者慎用,煎服用量一般為3-12克。外感風寒發(fā)熱或陽虛發(fā)熱者不宜單獨使用。建議在中醫(yī)師指導下根據(jù)具體證候配伍用藥,服藥期間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飲食清淡有助于藥效發(fā)揮。出現(xiàn)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時應及時停用并就醫(yī)。
68次瀏覽 2025-11-22
743次瀏覽 2023-08-28
64次瀏覽 2025-11-22
84次瀏覽 2025-11-22
179次瀏覽 2025-11-22
123次瀏覽 2025-11-22
340次瀏覽 2025-11-22
150次瀏覽 2025-11-22
39次瀏覽 2025-11-22
132次瀏覽 2025-11-22
73次瀏覽 2025-11-22
73次瀏覽 2025-11-22
119次瀏覽 2025-11-22
127次瀏覽 2025-11-22
43次瀏覽 2025-11-22
0次瀏覽 2025-11-22
607次瀏覽 2025-11-22
263次瀏覽 2025-03-21
153次瀏覽 2025-11-22
171次瀏覽 2025-11-22
108次瀏覽 2025-11-22
154次瀏覽 2025-11-22
974次瀏覽
1278次瀏覽
861次瀏覽
834次瀏覽
794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