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博禾知道
2023-10-14 15:59 47人閱讀
鵝口瘡可能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免疫力低下、長期使用抗生素、口腔衛(wèi)生不良、糖尿病等因素引起。鵝口瘡是口腔黏膜白色念珠菌感染導致的炎癥反應,表現為口腔內白色斑塊或凝乳狀偽膜,常見于嬰幼兒、老年人及免疫力較弱人群。
1、白色念珠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是鵝口瘡的主要致病菌,屬于口腔常駐菌群,在免疫力正常時通常不致病。當口腔菌群失衡或黏膜屏障受損時,該菌過度增殖可引發(fā)感染。典型癥狀為頰黏膜、舌面出現不易擦除的白色斑片,可能伴隨灼痛感。治療需遵醫(yī)囑使用制霉菌素混懸液、克霉唑口腔貼片或氟康唑膠囊等抗真菌藥物,同時配合碳酸氫鈉溶液漱口。
2、免疫力低下
艾滋病、惡性腫瘤化療、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等情況會導致免疫功能受損,使口腔對白色念珠菌的防御能力下降?;颊呖赡艹霈F廣泛口腔黏膜白膜覆蓋,甚至向咽部蔓延。除抗真菌治療外,需積極控制基礎疾病,必要時靜脈注射兩性霉素B脂質體。建議患者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高糖飲食加重真菌繁殖。
3、長期使用抗生素
廣譜抗生素使用超過7天可能破壞口腔正常菌群平衡,抑制有益菌后導致念珠菌過度生長。常見于肺炎、尿路感染等需長期抗菌治療的患者。癥狀多表現為舌苔增厚伴味覺異常。治療需在醫(yī)生指導下調整抗生素使用方案,聯(lián)合應用制霉菌素含漱液,并補充含乳酸菌的酸奶調節(jié)菌群。
4、口腔衛(wèi)生不良
佩戴義齒未定期清潔、哺乳器具消毒不徹底等行為易造成念珠菌定植。嬰幼兒因唾液分泌少、口腔自潔能力差更易發(fā)病。特征為牙齦邊緣或上腭出現點狀白斑。需每日用軟毛刷清潔口腔,奶瓶奶嘴需煮沸消毒,配合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抑制真菌。哺乳期母親需同步治療乳頭真菌感染以防交叉?zhèn)魅尽?/p>
5、糖尿病控制不佳
血糖持續(xù)超過正常水平會提高唾液糖分濃度,為念珠菌生長提供有利環(huán)境。糖尿病患者常出現反復發(fā)作的口腔白膜,伴口干癥狀。需嚴格監(jiān)測血糖,使用胰島素或二甲雙胍片控制血糖,局部涂抹咪康唑口腔凝膠。建議減少精制碳水化合物攝入,餐后及時漱口。
鵝口瘡患者應保持清淡飲食,避免過燙、辛辣食物刺激黏膜,多飲水有助于口腔清潔。嬰幼兒患者家長需每日檢查口腔,使用專用指套紗布輕柔擦拭口腔。糖尿病患者需定期監(jiān)測血糖并做好口腔護理,義齒佩戴者每晚應浸泡清潔。若白膜擴散至咽喉或伴隨發(fā)熱,須立即就醫(yī)排除深部真菌感染可能。
小蘇打不能直接治療鵝口瘡,但可作為輔助清潔口腔的溶液使用。鵝口瘡是由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口腔黏膜病變,治療需以抗真菌藥物為主。
小蘇打溶液呈弱堿性,能暫時改變口腔酸堿環(huán)境,抑制真菌生長,但無法徹底殺滅病原體。臨床常用2%-4%碳酸氫鈉溶液為嬰幼兒清潔口腔,配合哺乳后溫水擦拭口腔黏膜,減少奶漬殘留。成人患者可用稀釋后的小蘇打水漱口,緩解黏膜灼熱感,但需注意濃度過高可能刺激黏膜。
鵝口瘡的規(guī)范治療需使用抗真菌藥物,如制霉菌素混懸液局部涂抹,或氟康唑口服溶液全身用藥。嚴重感染者可能出現黏膜充血、糜爛,甚至擴散至咽喉部,需及時就醫(yī)。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更易復發(fā),治療期間應避免含糖食物,保持義齒清潔。
日常護理需注意哺乳器具消毒,避免交叉感染。成人患者應戒煙限酒,減少口腔刺激。若癥狀持續(xù)3天未緩解,或伴隨吞咽困難、發(fā)熱等癥狀,須立即就診。不建議自行調配小蘇打溶液治療,濃度不當可能加重黏膜損傷,應在醫(yī)生指導下配合藥物治療。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答疑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