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埋線能治療哪些病 從中醫(yī)角度了解胃下垂的病因
中醫(yī)埋線能治療哪些病
中醫(yī)埋線屬于長效穴位刺激法,根據中醫(yī)針灸學理論,結合現代物理學方法,通過線體進入穴位或身體特定區(qū)域后產生一系列作用,是集多種和為一體的外治。中醫(yī)埋線能夠產生一系列信息和能量傳導,通過經絡輸入到身體內部,從而達到疏通經絡、調節(jié)氣血、調和陰陽、治療疾病的目的,是有效的綠色外治。適用于肥胖、更年期綜合征、月經不調、女性黃褐斑、亞健康狀態(tài)、血脂異常、消化系統(tǒng)紊亂病癥。
一、中醫(yī)埋線的主要作用:
1、協(xié)調臟腑,平衡陰陽
中醫(yī)埋線的各種效應及刺激過程,通過經絡的輸入,起到調整人體臟腑功能,糾正陰陽的偏勝或偏衰的作用,使之恢復相對平衡。
2、疏通經絡,調和氣血
疼痛與經絡閉塞,氣血失調有關,有“不痛則痛,不容則痛“之說,中醫(yī)埋線有“制其神,令氣易行“故可疏通經絡中壅滯的氣血。
3、補虛瀉實,扶正祛邪
中醫(yī)埋線的多種效應,一般具有興奮的作用,對身體功能減退,免疫力低下者有一定效果,即具有提高免疫功能,補虛扶正的作用。
二、中醫(yī)埋線治療慢性疾病效果較好,疼痛疾病:如三叉神經痛、痛風、風濕、類風濕、偏正頭痛、頸肩腰腿疼痛等。
三、中醫(yī)埋線對人體。
中醫(yī)埋線,主要是通過埋線器具將蛋白質磁化線植入相應的穴位,通過線體對穴位產生持續(xù)有效的刺激作用,從而達到調整臟腑,疏通經絡來治療疾病的一種方式。
中醫(yī)埋線注意事項
(1)嚴格無菌操作,防止感染。三角針埋線時操作要輕、準,防止斷針。
(2)埋線好埋在皮下組織與肌肉之間,肌肉豐滿的地方可埋入肌層,羊腸線不可暴露在皮膚外面。
(3)根據不同部位,掌握埋線的深度,不要傷及內臟、大血管和神經干(不要直接結扎神經和血管),以免造成功能障礙和疼痛。
(4)皮膚局部有感染或有潰瘍時不宜埋線。肺結核活動期、骨結核、嚴重心臟病或妊娠期等均不宜使用本法。
(5)蛋白磁化線用剩后,可浸泡在70%酒精中,或用新潔爾滅處理,臨用時再用生理鹽水浸泡。
(6)在一個穴位上作多次治療時應偏離前次治療的部位。
(7)注意術后反應,有異?,F象應及時處理。
從中醫(yī)角度了解胃下垂的病因
人的身體多是被不好的生活習慣或者是飲食習慣打敗的,可是仍有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這一點,經常性的胡亂吃喝。壞習慣也是造成胃下垂的病因之一,所以大家一定要養(yǎng)成好的習慣。下面,我們就從中醫(yī)的角度解析一下胃下垂的病因。
胃下垂是指X線胃腸鋇劑造影檢查發(fā)現胃的位置低于正常,胃小彎在髂脊連線以下,且伴有臨床一系列癥狀如腹脹、上腹疼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便秘等。
臨床上常與腎下垂合并存在,可為內臟下垂的一部分。究其原因首先為體質因素,即所謂無力型體質者,胃壁肌肉張力弛緩,胃遂延長下垂,“胃無力“乃下垂的原因,下垂是無力的后果;其次為腹壓因素,腹壁肌肉彈性降低或腹腔內壓力突然下降(如妊娠分娩、大量放腹水后)可致內臟下垂。
其病機可概括為脾胃失和。引起脾胃失和的原因有飲食失節(jié),內上七情,勞累過度等。故《脾胃論》說:“故夫飲食失節(jié),寒溫不適,脾胃乃傷。““喜怒憂恐,損耗元氣,資助心火,火與元氣不兩立,火勝則乘木位,此所以病也?!啊靶误w勞役則脾病“。脾喜燥惡濕,胃喜潤惡燥;脾主升,胃主降,脾主運化,胃主受納。脾胃臟腑功能失調即表現在脾胃這一對矛盾的功能紊亂,或為脾濕,或為胃燥,或為胃氣上逆,或為脾氣下陷,或為脾不運化,或為胃不受納。既有虛證也有實證,故氣虛可見,氣滯亦有。
初病在經在氣,久病入絡在血,故《金匱要略》有:“腹不滿,其人言我滿,為有瘀血。“總之可以認為飲食、七情、勞累,可以使機體肌肉瘦薄,加之脾胃失和,納食減少。味不能歸于形,更使形體瘦削,肌肉不堅,而形成胃下垂,其他如先天稟賦薄弱,分娩后的腹壁松弛,均可能使肌肉不堅,是重要的發(fā)病因素。本病脾胃臟腑功能失調,本是虛證,又因運化障礙,氣機阻滯,且日久入絡,又有瘀內停,更可挾濕、挾飲,故多實為呈虛實挾雜,正虛邪實或本虛標實之證。臨床治療除了健脾益氣、升陽舉陷以治本外,更宜佐化飲、降逆、行氣、活血、辛開苦泄以治標,以圖標本兼顧。
上面為大家介紹了胃下垂的病因是什么,大家應該從中醫(yī)角度了解了胃下垂的病因,治療胃病的關鍵在于養(yǎng)胃,所以中醫(yī)治療胃下垂的方法也是不錯的,而且沒有毒?;颊呖梢宰鲂├谖缚祻偷墓δ苠憻挘瑫r也要加強營養(yǎng)。
中醫(yī)怎么治療高血脂有效?
也許大家都知道高血脂的危害性有多大,所以在檢查出有血脂偏高的癥狀時,就會感覺到十分擔心,生怕會進一步誘發(fā)更加嚴重的疾病。不過在中醫(yī)方面將高血脂癥的可能性也是比較大的,今天小編就會介紹一下具體需要使用的中醫(yī)方劑,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痰濁中阻型。證見頭目眩暈、頭痛頭重、胸悶心悸、食欲不振、嘔惡痰涎、肢體困重、或見形體豐肥,或閉經、舌苔白膩、脈滑。當以祛濕化痰為治,可選用:天麻、蒼白術、法夏、茯苓、陳皮、澤瀉、扁豆、菖蒲各10克,吳萸、甘草各5克。
2、肝腎陰虛型。此類疾病的癥狀主要有頭暈目眩、健忘失眠、咽干口燥、脅痛,腰膝酸軟、耳鳴如蟬、五心煩熱以及顴紅盜汗等。當以滋補肝腎為治,可選用:枸杞子15克,菊花、生地、熟地、山藥、萸肉、茯苓、澤瀉、丹皮、天麥冬各10克,石斛20克,草決明15克。
3、肝膽濕熱型。證見脅肋脹痛,口苦納呆,口氣臭穢,嘔惡腹脹,大便不調,小便短赤,或陰囊濕疹,或睪丸腫脹疼痛,或帶下黃臭,外陰瘙癢,舌苔黃膩,脈弦數。當以清泄?jié)駸?疏利肝膽為治,可選用:龍膽草、木通、甘草各5克,黃芩、山梔子、澤瀉、生地、柴胡、當歸、車前草各10克,茵陳15克,菊花、黃柏、黃連、大黃、蘆薈各10克。
我們從文章中不難看出,治療高血脂的中醫(yī)方劑是需要根據疾病類型進行針對性選擇的,因此如果已經確診,患者就要及時咨詢相關醫(yī)生,以便能夠避免用藥不當的情況,與此同時也要注意經常去測量血脂含量,以確保的發(fā)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