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媽媽一般可以母乳喂養(yǎng),但若存在乳頭皸裂出血或嬰兒口腔黏膜破損等情況時需暫停哺乳。乙肝病毒主要通過血液、母嬰垂直傳播和性接觸傳播,母乳中病毒載量極低且經消化道傳播風險極小。
衛(wèi)生組織及我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均指出,新生兒規(guī)范接種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后,母乳喂養(yǎng)不會增加乙肝母嬰傳播風險。研究顯示母乳喂養(yǎng)與人工喂養(yǎng)的嬰兒感染率無顯著差異。哺乳過程中需確保嬰兒口腔無潰瘍、母親乳頭無破損,哺乳前后清潔雙手及乳房皮膚。乳汁中的乳鐵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反而有助于增強嬰兒免疫力。
當母親血清HBV-DNA載量超過一定數值或正在服用替諾福韋酯等抗病毒藥物時,需由醫(yī)生評估哺乳性。若母親出現乳頭出血、乳腺炎或嬰兒患有鵝口瘡等口腔疾病,應暫停哺乳直至傷口愈合。部分抗病毒藥物可能通過乳汁分泌,用藥期間需嚴格遵循醫(yī)囑監(jiān)測嬰兒情況。
哺乳期母親應定期復查肝功能、HBV-DNA定量和乙肝五項指標,保持規(guī)律作息與均衡飲食。嬰兒需完成0-1-6月齡三針乙肝疫苗接種,并在7-12月齡時檢測乙肝表面抗原和抗體。哺乳期間避免過度疲勞,發(fā)現乳汁異?;驄雰壕苣虘皶r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