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高血壓患者的降壓目標一般建議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合并糖尿病或慢性腎病者需降至130/80毫米汞柱以下。降壓需綜合考慮年齡、基礎疾病及藥物耐受性,避免過快過低降壓。
老年高血壓患者降壓需個體化調整。65-80歲患者若無嚴重器官損害,可逐步將收縮壓降至140毫米汞柱以下,舒張壓不低于60毫米汞柱。80歲以上高齡患者宜采用更寬松的目標值,收縮壓可維持在140-150毫米汞柱,避免因過度降壓導致腦灌注不足。合并頸動脈狹窄、體位性低血壓或認知功能障礙者,需謹慎評估降壓幅度。降壓過程中應監(jiān)測腎功能、電解質及認知功能變化,尤其注意α受體阻滯劑可能誘發(fā)體位性低血壓。長效鈣拮抗劑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培哚普利叔丁胺片等藥物適合老年患者平穩(wěn)降壓。
老年高血壓患者降壓需個體化調整。65-80歲患者若無嚴重器官損害,可逐步將收縮壓降至140毫米汞柱以下,舒張壓不低于60毫米汞柱。80歲以上高齡患者宜采用更寬松的目標值,收縮壓可維持在140-150毫米汞柱,避免因過度降壓導致腦灌注不足。合并頸動脈狹窄、體位性低血壓或認知功能障礙者,需謹慎評估降壓幅度。降壓過程中應監(jiān)測腎功能、電解質及認知功能變化,尤其注意α受體阻滯劑可能誘發(fā)體位性低血壓。長效鈣拮抗劑如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如培哚普利叔丁胺片等藥物適合老年患者平穩(wěn)降壓。
老年高血壓患者日常需限制鈉鹽攝入,每日食鹽量不超過5克,增加富含鉀的蔬菜水果如香蕉、菠菜攝入。適度進行太極拳、散步等低強度運動,每周3-5次,每次20-30分鐘。定期監(jiān)測晨起和睡前血壓,記錄波動情況。避免突然改變體位,夜間起床時遵循"三個半分鐘"原則。保持規(guī)律作息與情緒穩(wěn)定,冬季注意保暖防寒。若出現(xiàn)頭暈、乏力等低血壓癥狀,應及時就醫(yī)調整用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