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容易把孩子“偶爾不想上學”和“厭學”混淆,其實二者有明顯區(qū)別。如果孩子只是偶爾因作業(yè)多、和同學鬧矛盾而抱怨“不想上學”,但經(jīng)過溝通后仍能按時到校,且不影響學習進度,屬于正常的情緒波動;但如果出現(xiàn)以下持續(xù)2周以上的表現(xiàn),就要警惕“厭學”可能:
·拒絕上學,態(tài)度堅決:每天早上故意拖延,比如磨磨蹭蹭不穿衣服、不吃早飯,甚至哭鬧抗拒;用“裝病”(如說頭痛、肚子痛,但去醫(yī)院檢查無異常)、“找借口”(如說“學校有人欺負我”“老師講課聽不懂”)等方式逃避上學,即使被家長說服去學校,也會在中途請假或逃學。
·對學習完全失去興趣,自我否定:以前喜歡的科目現(xiàn)在完全不碰,作業(yè)敷衍了事甚至不交;頻繁說“我根本不是學習的料”“我再努力也沒用”,對考試成績毫不在意,甚至故意考差來“證明自己不適合上學”;把注意力全放在游戲、短視頻上,用“擺爛”的態(tài)度對待學習。
·伴隨情緒問題,影響日常生活:提到上學就會情緒崩潰,比如哭鬧、發(fā)脾氣、沉默寡言;睡眠和飲食出現(xiàn)紊亂,比如熬夜打游戲、白天嗜睡,或食欲不振、暴飲暴食;拒絕和家長溝通上學相關(guān)的話題,甚至因家長催促上學而爆發(fā)激烈沖突,親子關(guān)系變得緊張。
如果孩子出現(xiàn)這些表現(xiàn),且自行溝通無法改善,就需要心理咨詢介入,避免厭學問題加重,影響學業(yè)甚至未來發(fā)展。
很多家長疑惑:“孩子只是不想上學,為什么要找心理咨詢?”其實,青少年厭學的背后,往往不是“學習本身”的問題,而是情緒、認知或人際關(guān)系出了狀況,比如:
·可能是“情緒困擾”:比如因考試失利陷入焦慮,怕再考差被家長批評;或因和同學發(fā)生矛盾,害怕去學校面對人際關(guān)系壓力;
·可能是“認知偏差”:比如覺得“只有成績好才有價值”,一旦成績下滑就自我否定,認為“上學沒用”;
·可能是“家庭環(huán)境影響”:比如家長對成績期望過高,頻繁指責孩子“不夠努力”,讓孩子對上學產(chǎn)生抵觸。
而心理咨詢的核心作用,就是幫孩子找到這些“隱藏的問題”,通過調(diào)整情緒、糾正認知、改善人際關(guān)系,讓孩子重新愿意面對上學——不是“強迫孩子上學”,而是幫孩子“想通為什么要上學,以及如何應對上學中的困難”。
在長沙,優(yōu)眠心理咨詢中心針對青少年的心理特點,打造了“理解-溯源-干預-鞏固”的四步介入模式,避免用“說教”“批評”的方式,讓孩子在輕松的氛圍中接受幫助。
很多孩子厭學后會拒絕溝通,家長越催,孩子越抵觸。優(yōu)眠的咨詢師會先放下“讓孩子立刻上學”的目標,從“建立信任”開始:
·用“孩子的語言”溝通:咨詢師不會一上來就問“你為什么不想上學”,而是從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切入,比如聊孩子喜歡的游戲、球星、動漫,在輕松的聊天中讓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而非“被審問”;比如孩子喜歡打游戲,咨詢師會說“我聽說你玩XX游戲很厲害,能跟我說說怎么玩嗎?”,再慢慢過渡到“上學和打游戲比,是不是覺得上學更難?”。
·接納孩子的情緒:當孩子說“上學沒意思”“老師講課聽不懂”時,咨詢師不會反駁“上學很重要”“你就是沒認真聽”,而是回應“我能理解你覺得上學很難,這種感覺肯定不好受”;讓孩子知道“不想上學的情緒是正常的,不用覺得愧疚”,從而愿意敞開心扉,說出背后的真實原因。
只有找到厭學的根源,干預才能有效。優(yōu)眠的咨詢師會從3個維度幫孩子溯源:
·孩子自身:情緒與認知
咨詢師會通過提問引導孩子梳理感受,比如“上學時哪件事讓你難受?是考試、和同學相處,還是老師批評你?”“你覺得‘學不好’,是因為試過很多次都沒做好,還是覺得自己天生就不行?”,幫孩子找到情緒困擾的具體場景,以及導致厭學的認知偏差(如“一次考差=永遠學不好”)。
·家庭:親子關(guān)系與教育方式
咨詢師會和家長溝通,了解家長對孩子成績的期望、平時如何與孩子溝通學習問題,比如是否經(jīng)常說“你看別人家孩子考得多好”“你再不用功就完了”;同時了解家庭氛圍,比如父母是否經(jīng)常吵架,是否對孩子過度保護或過度控制——這些都可能成為孩子厭學的誘因。
·學校:人際關(guān)系與學習環(huán)境
經(jīng)孩子和家長同意后,咨詢師會適當與學校老師溝通(或請家長協(xié)助了解),比如孩子在學校是否被欺負、是否和同學鬧矛盾、是否因跟不上教學進度而自卑——很多孩子厭學是因為在學校遇到了無法解決的人際關(guān)系或?qū)W習壓力,卻不敢跟家長說。
通過這三個維度的溯源,能清晰找到孩子厭學的核心原因,比如“因一次考試失利被家長批評,覺得自己學不好,進而不想上學”“因被同學孤立,害怕去學校面對人際關(guān)系”,為后續(xù)干預明確方向。
找到原因后,優(yōu)眠的咨詢師會根據(jù)孩子的具體情況,制定個性化干預方案,核心是“小步突破,逐步積累信心”:
·若因“情緒困擾”(如焦慮、自卑)厭學
咨詢師會教孩子實用的情緒調(diào)節(jié)技巧,比如“深呼吸放松法”(上學前感到焦慮時,用5秒吸氣、3秒屏息、7秒呼氣緩解)、“情緒日記法”(讓孩子每天寫下“上學時開心的事”和“不開心的事”,減少負面情緒積壓);同時通過“成功體驗”幫孩子重建信心,比如和孩子一起制定“小目標”(如“今天在學校主動和同學說一句話”“認真聽一節(jié)課”),每完成一個目標就肯定孩子“你今天做到了XX,已經(jīng)很棒了”,逐步減少孩子對上學的恐懼。
·若因“認知偏差”(如“上學沒用”“我學不好”)厭學
咨詢師會用“現(xiàn)實檢驗”幫孩子糾正認知,比如和孩子一起分析“上學能帶來什么”——不是“必須考高分”,而是“能認識朋友、學到新知識、學會解決問題”;針對“我學不好”的想法,咨詢師會幫孩子回憶“以前做好過的事”,比如“你上次數(shù)學考了80分,說明你是能學好的,只是這次遇到了困難”,讓孩子明白“一次失敗不代表永遠失敗”。
·若因“人際關(guān)系”(如被欺負、和同學矛盾)厭學
咨詢師會教孩子應對人際關(guān)系的技巧,比如“被同學嘲笑時,怎么回應既不吵架又能保護自己”(如說“我覺得你這么說不太禮貌,如果你有問題可以好好跟我說”);同時會建議家長和學校溝通,改善孩子在學校的人際關(guān)系環(huán)境,比如請老師關(guān)注孩子的交友情況,避免孩子被孤立。
·家庭支持:幫家長調(diào)整教育方式
很多時候,家長的教育方式會加重孩子厭學。優(yōu)眠會為家長提供專屬指導:
·教家長避免“負面評價”,比如不說“你真沒用,連學都不想上”,而是說“我知道你現(xiàn)在很難,我們可以一起想辦法”;
·指導家長降低對成績的過度期待,比如不說“這次必須考90分”,而是說“你只要比上次多努力一點就好”;
·建議家長多關(guān)注孩子的“非學習優(yōu)點”,比如孩子樂于助人、動手能力強,及時肯定“你很會幫別人,這也是很厲害的地方”,讓孩子知道“自己的價值不只是成績”。
青少年厭學的改善需要時間,優(yōu)眠會提供持續(xù)支持,確保效果穩(wěn)定:
·定期回訪:跟蹤孩子的變化
干預期間,每周會和孩子、家長溝通,了解孩子是否愿意去學校、在學校的情緒狀態(tài)、是否遇到新的困難;根據(jù)情況調(diào)整干預方案,比如孩子開始愿意上學后,再幫孩子應對“如何提高學習興趣”“如何處理考試焦慮”。
·家校配合:形成支持合力
咨詢師會指導家長如何與學校老師有效溝通,比如“如何跟老師說孩子的情況,讓老師多給孩子一點鼓勵”,避免家長因“怕老師覺得自己孩子麻煩”而不敢溝通;同時建議老師在學校多關(guān)注孩子的小進步,比如孩子主動交作業(yè)時,及時表揚“你今天按時交作業(yè)了,進步很大”,讓孩子在學校也能獲得信心。
·長期心理支持:幫孩子應對未來壓力
干預結(jié)束后,優(yōu)眠會定期回訪(每月1次,持續(xù)3-6個月),了解孩子是否出現(xiàn)厭學反復;同時教孩子應對未來可能遇到的學習壓力(如升學、考試),比如“如何制定學習計劃”“如何面對考試失利”,讓孩子不僅“愿意上學”,還能“學會如何應對上學中的困難”。
很多家長面對孩子厭學,會陷入“恐慌”,頻繁催促、批評孩子,結(jié)果反而讓孩子更抵觸。其實,家長的穩(wěn)定情緒對孩子很重要——你越焦慮,孩子越覺得“上學是件可怕的事”;你越平靜,孩子越容易愿意溝通。
如果在長沙,你的孩子正面臨厭學問題,不妨聯(lián)系長沙優(yōu)眠心理咨詢中心。通過評論或私信“預約青少年厭學咨詢”,專屬顧問會根據(jù)孩子的情況,安排適合的咨詢師,幫你一步步打破“孩子不想上學,家長無計可施”的僵局。記住,孩子厭學不是“絕癥”,只要找對方法,耐心引導,大多數(shù)孩子都能重新找回對上學的信心,甚至在這個過程中,學會更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