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慢性腹瀉針灸效果如何 細說小兒慢性腹瀉針灸步驟

博禾醫(yī)生
針灸治療小兒慢性腹瀉具有一定效果,主要通過刺激特定穴位調節(jié)脾胃功能。常用穴位包括足三里、中脘、天樞等,操作需由專業(yè)醫(yī)師根據患兒體質調整。
治療小兒慢性腹瀉以健脾和胃為主,主穴選取足三里(膝下三寸)、中脘(臍上四寸)、天樞(臍旁兩寸)。配穴根據證型加減,脾虛型加脾俞、胃俞,食積型加內庭,腎陽虛型加命門。選穴需結合患兒具體癥狀,由醫(yī)師辨證確定。
采用淺刺、快刺手法,進針深度約0.3-0.5寸,留針時間5-10分鐘。捻轉補瀉手法以補法為主,輕微提插刺激穴位。嬰幼兒可采用指針法代替金屬針,用拇指按壓穴位,力度以皮膚微紅為度。
常配合艾灸神闕穴(肚臍),采用隔姜灸或溫和灸,每次5-10分鐘。推拿手法可配合補脾經、摩腹、捏脊等。耳穴貼壓選用脾、胃、大腸等反射區(qū),用王不留行籽按壓。
急性期每日治療1次,連續(xù)3-5天;慢性期隔日1次,10次為1療程,療程間隔3-5天。癥狀緩解后改為每周2次鞏固治療。治療期間需觀察患兒反應,出現(xiàn)哭鬧不止需立即停止。
治療前需排除腸道感染等器質性疾病。施針環(huán)境需溫暖避風,防止患兒受涼??崭够蜻^飽狀態(tài)下不宜針灸。皮膚破損處禁用針刺。治療期間需配合飲食調理,避免生冷油膩食物。
小兒慢性腹瀉的日常護理需注意飲食衛(wèi)生,選擇易消化的米粥、面條等食物,少量多餐。適當補充益生菌調節(jié)腸道菌群,避免濫用抗生素。腹部保暖可使用暖水袋熱敷,溫度不超過40℃。觀察排便次數(shù)和性狀變化,若出現(xiàn)發(fā)熱、血便等需及時就醫(yī)。適度進行腹部按摩,順時針方向輕柔按壓促進腸蠕動。保證充足睡眠,避免過度疲勞影響脾胃功能恢復。
尺神經損傷針灸管用嗎 詳述針灸治尺神經損傷優(yōu)缺點
細菌感染性腹瀉有什么并發(fā)癥
慢性腹瀉會自己好么 告訴你慢性腹瀉的自我調理方法
腹瀉的飲食禁忌有哪些 腹瀉飲食這6個禁忌事項要牢記
小兒出現(xiàn)腹瀉應該做哪些檢查
感染性腹瀉伴發(fā)熱如何治療
面部神經炎剛開始可以針灸嗎
腹瀉頭痛怎么回事,怎么辦
針灸怎么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
非感染性腹瀉的病因有哪些
祛斑有哪些方法 中醫(yī)穴位針灸療法祛斑效果好
針灸治療神經損傷效果好嗎 針灸這些穴位修復受損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