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拿什么草藥洗

博禾醫(yī)生
蕁麻疹患者可選用馬齒莧、地膚子、白鮮皮、苦參、艾葉等草藥煎水外洗緩解癥狀。蕁麻疹是一種過敏性皮膚病,主要表現(xiàn)為皮膚風團伴瘙癢,中醫(yī)認為與風邪、濕熱等因素相關,草藥外洗可輔助止癢消炎,但需在醫(yī)生指導下使用。
馬齒莧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癢的功效,適用于濕熱型蕁麻疹。取新鮮馬齒莧50克煎水放涼后濕敷患處,可緩解皮膚紅腫熱痛。該草藥含黃酮類化合物,能抑制組胺釋放,但皮膚破潰時禁用。
地膚子能祛風除濕、殺蟲止癢,對風團反復發(fā)作的蕁麻疹有效。30克地膚子煮沸后濾渣取汁,待水溫適宜后擦洗皮膚。其有效成分地膚子皂苷可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孕婦及過敏體質者慎用。
白鮮皮可清熱燥濕、祛風解毒,適合伴有滲液的急性蕁麻疹。20克白鮮皮配伍黃柏10克煎湯外洗,能減輕瘙癢和滲出。該藥含白鮮堿等生物堿,不宜長期連續(xù)使用,避免接觸眼睛黏膜。
苦參有殺蟲止癢、抗過敏作用,對頑固性蕁麻疹效果較好。15克苦參與10克蛇床子同煎,冷卻后局部沖洗。苦參堿能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但濃度過高可能引起皮膚刺激,兒童需稀釋后使用。
艾葉溫經散寒、除濕止癢,適用于寒冷誘發(fā)的蕁麻疹。新鮮艾葉100克煮水熏蒸患處后再擦洗,可改善血液循環(huán)。艾葉揮發(fā)油有抗過敏作用,但皮膚敏感者可能出現(xiàn)接觸性皮炎,需先小范圍試用。
蕁麻疹患者使用草藥外洗時需保持水溫30-37℃,避免燙傷;洗后及時涂抹保濕霜防止皮膚干燥;忌食海鮮、辛辣等發(fā)物;穿著寬松棉質衣物減少摩擦。若風團持續(xù)24小時不消退、伴呼吸困難或面部腫脹,應立即就醫(yī)。慢性蕁麻疹患者建議記錄發(fā)作誘因,配合中藥內服調理體質。
什么原因起蕁麻疹
蕁麻疹是什么原因發(fā)生的呢
血管性的蕁麻疹
神經性蕁麻疹癥狀表現(xiàn)
引起蕁麻疹的原因通常有哪些
小兒麻疹的癥狀和注意事項是什么
過敏性的蕁麻疹的癥狀
過敏性蕁麻疹是怎么造成的怎么治療
背部蕁麻疹是怎么引起的
蕁麻疹能吃茴香嗎
蕁麻疹三四天要警惕
兩歲寶寶蕁麻疹是怎么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