膿包瘡不是痱子中醫(yī)這樣烹飪可以治療膿皰瘡

博禾醫(yī)生
膿皰瘡又稱黃水瘡,是一種常見的化膿性皮膚病,常發(fā)生在夏秋季,多見于嬰幼兒,好發(fā)于顏面、四肢的暴露部位。
膿包瘡不是痱子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臉上長了幾個紅色的顆粒,以為是痱子就不在意,后來才發(fā)現(xiàn)這些紅色的顆粒開始在嬰兒臉上蔓延,醫(yī)生診斷后才知道是膿包瘡。孩子們夏天容易發(fā)生的皮膚病,最初是痱子。頭部和軀干紅癢,容易形成囊腫和毛囊炎,抓傷后容易變成膿腫。嚴重可能導(dǎo)致周圍淋巴結(jié)腫大,如頸部和耳后淋巴結(jié)、腋下淋巴結(jié)、淺表淋巴結(jié)等。
游泳可能會感染膿腫
夏天很熱,最舒適的是游泳,但游泳時也要注意細節(jié)。不那樣的話,容易引起疾病。細菌感染引起的膿腫,潰爛后變成蜜黃色的痂,接觸后感染,游泳時接觸膿腫的液體感染的人很多。
中醫(yī)內(nèi)外治療膿皰瘡
1、涂抹方法
①黃芩苷、黃柏(各)10克,香麻油適量。前兩種味道研究細節(jié),用麻油糊狀,涂上皮膚損傷。每天4~5次,5天為1療程。
②將香麻油、柏子仁油等量混合,放入砂鍋煎稠,冷卻,放入容器備用。使用時,用生理鹽水清洗表面,涂上香柏油。每天3~5次,2~3天就能痊愈。
2、擦洗法
①蒲公英30克,野菊30克,莧30克。煎藥,溫暖后輕輕擦拭患部。每天1劑,每天2次,一般2~7天為一個療程。
②魚腥草15克,黃柏9克,苔蘚9克。加入適量的水,煎藥液,冷卻到室溫時反復(fù)清洗患部。每天3~4次,一般4~6天就能治好。
③生馬齒莧、生野菊、生瓜葉、生丁、生蒲公英。用藥不限量,可選1~2種,煎水淋浴,每天1次,一般5~8次痊愈。
④魚腥草50克,野菊、蒲公英各30克。加水2500毫升,浸泡20分鐘,煮5分鐘即可。這是一天的量,分三次外洗,每次溫洗10分鐘,6天是療程。洗前用消毒棉棒壓破膿皰,擦去膿液。
⑤輕者可用普通水清洗健康肌膚,避免膿皰。然后用莧菜30克,黃柏10克,煎湯。冷卻后,清洗皰疹,濕敷即可。每天一劑。
痱子的處理方法 5種方法可使痱子消失
爽身粉和痱子粉的區(qū)別分別是什么
痱子和濕疹的區(qū)別是什么?
痱子粉和爽身粉的區(qū)別是什么
爽身粉和痱子粉有什么區(qū)別
寶寶長熱痱子怎么快速去掉
新生兒臉上長痱子是什么原因
成年人在春天身上起痱子的原因是什么
新生兒臉上起痱子怎么消除
膿皰瘡的診斷方法有哪些
膿皰瘡的癥狀有哪些
膿皰瘡一般多久能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