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性刮宮步驟 講述診斷性刮宮的情況

博禾醫(yī)生
診斷性刮宮是一種婦科檢查手段,主要用于子宮內膜病變的診斷和治療。操作步驟包括術前準備、麻醉、擴張宮頸、刮取內膜組織、術后處理等環(huán)節(jié),適用于異常子宮出血、不孕癥排查等。
1.術前準備
患者需進行血常規(guī)、凝血功能、傳染病篩查等基礎檢查,確認無手術禁忌癥。術前8小時禁食禁水,排空膀胱。醫(yī)生會詳細解釋手術風險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2.麻醉方式
多數(shù)采用靜脈麻醉或局部宮頸阻滯麻醉,疼痛敏感者可選擇無痛麻醉。麻醉起效后,醫(yī)生用窺陰器暴露宮頸,消毒陰道及宮頸。
3.擴張宮頸
使用宮頸擴張器逐步擴張宮頸口至適合器械進入的寬度,通常需擴至6-8毫米。擴張過程需輕柔,避免宮頸撕裂。
4.刮取內膜組織
用刮匙沿宮腔壁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刮取子宮內膜,重點取材可疑病變區(qū)域。刮出組織立即放入甲醛固定液送病理檢查。
5.術后處理
手術時間約10-15分鐘,術后觀察1-2小時無異常出血即可離院。醫(yī)生會開具抗生素預防感染,并告知避免盆浴、性生活兩周。
診斷性刮宮是明確子宮內膜疾病的重要方法,操作規(guī)范可最大限度減少并發(fā)癥。術后需關注出血量及腹痛情況,病理報告通常3-7天出具,根據(jù)結果制定后續(xù)治療方案。
內膜14mm厚必須刮宮嗎
怎么判定是腦垂體瘤 腦垂體瘤的診斷標準揭秘
重度牙周病的診斷方法有哪些
兒童白血病如何診斷 診斷兒童白血病的三個方法詳述
慢性乳腺炎的診斷方法是什么
診斷乳腺癌需要做哪些檢查
肝豆狀核變性如何診斷治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診斷標準是什么
慢阻肺的診斷標準揭曉 五招可確診慢阻肺
支原體肺炎的診斷標準有哪些
腎性高血壓的診斷標準與分類
雙向情感障礙的癥狀、診斷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