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芪具有補氣升陽、固表止汗、利水消腫等功效,適用于氣虛乏力、食少便溏等癥狀,但陰虛火旺、濕熱內(nèi)蘊等人群禁用。
1、補氣升陽:
黃芪性微溫,歸脾肺經(jīng),能補益脾肺之氣,改善氣虛引起的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臨床常用于治療中氣下陷導致的臟器下垂,需配伍升麻、柴胡等藥物增強療效。氣滯胸悶者慎用。
2、固表止汗:
黃芪通過增強衛(wèi)外功能減少自汗盜汗,對表虛不固易感冒者效果顯著。常與防風、白術組成玉屏風散。但實熱證見高熱大汗時禁用,以免閉門留寇。
3、利水消腫:
黃芪通過補氣促進水液代謝,適用于氣虛型水腫,常與防己、白術配伍治療慢性腎病水腫。腎功能不全者需在醫(yī)生指導下控制用量,避免加重腎臟負擔。
4、禁忌人群:
陰虛火旺者服用易加重口干咽痛;濕熱內(nèi)蘊者使用可能助濕生熱;孕婦過量服用或引發(fā)胎動不安;外感發(fā)熱時禁用以免斂邪。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需謹慎,可能刺激免疫反應。
5、配伍禁忌:
避免與降血壓藥同用可能增強降壓效應;與抗凝藥物聯(lián)用或增加出血風險;與免疫抑制劑合用可能降低藥效。服用強心苷類藥物期間禁用,防止電解質紊亂誘發(fā)心律失常。
使用黃芪前需辨證體質,建議每日用量不超過30克,連續(xù)服用不宜超過2個月??纱钆浼t棗、枸杞等食材煲湯,避免與蘿卜、綠豆同食影響藥效。出現(xiàn)皮疹、腹瀉等不良反應應立即停用,高血壓、糖尿病患者需監(jiān)測相關指標。儲存時注意防潮防蛀,霉變后禁止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