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損傷術后如何護理?需牢牢記住這7點!

術后容易出現(xiàn)血容量不足、傷口感染、繼發(fā)性出血等多種問題。為了防止上述問題,需要做好處理,按照醫(yī)生的指示做好術后護理。
術后如何護理血管損傷?
1、始終關注患者的全身情況
血管損傷術后,應密切觀察患者的全身情況,包括呼吸、溫度、血壓、脈搏和智力狀況,經(jīng)常做血常規(guī)和尿常規(guī)檢查,特別是合并損傷人群應密切注意,一旦出現(xiàn)異常癥狀,應及時對癥護理。此外,應積極預防和控制急性腎功能衰竭,糾正水電解質(zhì)紊亂,合理補充血容量。
2、固定好
患肢關節(jié)一般用管狀石膏或石膏支撐固定,需固定4~5周,確保吻合處無張力,然后慢慢伸直關節(jié)。但是,在康復訓練中,不要操之過急,以免縫線裂開,導致大出血,甚至誘發(fā)創(chuàng)傷性動脈瘤。
3、掌握好體位
如果靜脈回流不順暢,可以適當抬高患側(cè)肢體和心臟在同一水平面上,不能太高或太低。
4、密切觀察患肢血液循環(huán)
手術后24小時內(nèi),應密切觀察受影響肢體的脈搏、皮膚溫度、顏色和感覺。同時,還應觀察肌肉活動和毛細血管充盈時間是否異常,每小時記錄一次。如果患者肢體遠端皮膚顏色蒼白,溫度下降,脈搏減弱,腫脹不明顯,說明局部血腫壓迫或動脈栓塞,需要第一時間手術檢查。患側(cè)肢體腫脹明顯發(fā)紺,血液回流異常,即使患者肢體抬高,也無法改善。這是靜脈栓塞,需要手術檢查。患者肢體軟組織大面積挫傷,淋巴和靜脈回流受阻,患側(cè)肢體嚴重腫脹,需立即垂直切開減壓,改善血液循環(huán)。未及時處理上述問題,可能導致血管修復失敗。
5、積極預防感染
血管損傷修復術后感染的風險相對較高。一旦感染,就會誘發(fā)血管栓塞,使血管修復失敗,嚴重時可引起繼發(fā)性大出血,危及生命。因此,抗生素需要足夠的足療程來及時處理傷口,以保持排水順暢。
6、繼發(fā)性大出血
繼發(fā)性大出血是血管損傷術后的嚴重并發(fā)癥。出血原因與感染、止血不良、引流壓迫、壞死、濫用抗凝劑等多種因素有關。出血通常發(fā)生在術后1~2周,一旦出血癥狀需要立即清除血腫和止血,然后結(jié)扎動脈。如果傷口感染嚴重或肌肉廣泛壞死,則必須截肢。
7、抗凝藥物的合理使用
術后靜脈輸入可降低血液粘度的藥物,3~5天后適當使用抗凝劑。但術后不能立即使用全身抗凝劑,否則會引起出血。
溫馨提示
手術后,應嚴格按照醫(yī)生的指示進行護理,不得隨意停止用藥。臥床時,每兩小時翻身一次,經(jīng)常按摩壓力部位,清潔身體,避免褥瘡或墜入肺炎。同時,正確面對疾病,不要過度焦慮,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清淡易消化的飲食。
血管狹窄會有什么癥狀
血管瘤一般需要多少錢手術
鼻子里血管瘤是怎么引起的
腳底的血管瘤有什么危害
血管堵做什么檢查能看出來
c6血管瘤是什么意思
血管瘤這種病嚴重嗎
為什么有的人血管特別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