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可通過光療、藥物治療、換血療法和母乳管理四種方法治療,具體選擇需結合膽紅素水平及病因。光療是首選方案,藥物輔助降低膽紅素,嚴重病例需換血,母乳性黃疸需調整喂養(yǎng)方式。
1.光療
藍光照射是治療新生兒黃疸最常用的方法,通過特定波長的光線分解皮膚中未結合的膽紅素。治療時需遮蓋嬰兒眼睛及生殖器,每日持續(xù)12-24小時,膽紅素降至安全范圍即可停止。新型LED光療設備效果更穩(wěn)定,家庭光療需在醫(yī)生指導下進行。
2.藥物治療
靜脈注射白蛋白可結合游離膽紅素,適用于中重度病例。苯巴比妥能激活肝臟酶系統(tǒng),促進膽紅素代謝,使用周期約3-5天。益生菌制劑通過調節(jié)腸道菌群減少膽紅素腸肝循環(huán),常用雙歧桿菌三聯活菌散,需溫水沖服。
3.換血療法
當膽紅素超過342μmol/L或出現膽紅素腦病征兆時,需采用雙倍血量換血。橈動脈置管配合外周靜脈建立循環(huán)通路,置換過程需4-6小時。術后需監(jiān)測血糖、電解質,預防低鈣血癥和血小板減少等并發(fā)癥。
4.母乳管理
確診母乳性黃疸可暫停母乳3天,改用配方奶喂養(yǎng),膽紅素下降50%后可恢復哺乳。哺乳頻率應保持每天8-12次,避免長時間空腹。母親可適當減少動物內臟、胡蘿卜等富含β-胡蘿卜素的食物攝入。
新生兒黃疸治療需定期經皮測膽紅素,足月兒超過220μmol/L、早產兒超過170μmol/L應及時干預。除醫(yī)療措施外,適當增加喂養(yǎng)頻次促進排便,保持室溫26-28℃避免低體溫加重黃疸。出現嗜睡、拒奶等神經系統(tǒng)癥狀必須立即就醫(y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