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牙主要通過種植體植入手術完成,具體方式有骨結合種植、即刻種植、All-on-4全口種植等。牙齒缺失通常由齲齒、牙周病、外傷等因素引起,可通過種植修復恢復咀嚼功能。
骨結合種植是常規(guī)種植方式,需在牙槽骨內植入純鈦種植體,待3-6個月骨組織與種植體結合后安裝基臺和牙冠。適用于單顆或多顆牙缺失且骨量充足者,術前需通過CBCT評估骨密度。可能出現種植體周圍炎、骨結合失敗等并發(fā)癥,需定期復查維護。
即刻種植在拔牙同期植入種植體,縮短治療周期至4-8周。要求拔牙窩無明顯感染且骨壁完整,種植體需具備特殊表面處理技術促進初期穩(wěn)定性。可能出現創(chuàng)口裂開、種植體移位等風險,術后需避免咬硬物并使用抗菌漱口水。
All-on-4全口種植采用4顆傾斜種植體支持整排義齒,適用于全口無牙頜患者。通過生物力學設計避開上頜竇和下頜神經管,術后24小時可戴臨時修復體。需注意種植體負荷過重可能導致骨吸收,最終修復前需進行咬合調整。
穿顴種植將種植體固定于顴骨,解決上頜后牙區(qū)骨量不足問題。手術需三維導航輔助定位,種植體長度可達30-50毫米。可能出現顴面部腫脹、眶下神經損傷等并發(fā)癥,術后需冰敷及使用抗生素。
微創(chuàng)種植采用直徑3-3.5毫米窄植體,通過牙齦環(huán)切術減少翻瓣創(chuàng)傷。適用于前牙區(qū)骨寬度不足患者,但長期成功率略低于標準種植體。術后可能出現種植體松動,需嚴格避免早期受力。
種植牙術后需保持口腔衛(wèi)生,使用沖牙器清潔種植體周圍,每半年進行專業(yè)維護。避免吸煙及咀嚼過硬食物,骨質疏松患者需提前進行骨密度評估。出現種植體松動、牙齦出血等癥狀應及時復診,必要時可配合使用骨粉或膜材料進行骨增量手術。
1028次瀏覽 2025-09-22
123次瀏覽 2025-09-22
185次瀏覽 2025-09-22
168次瀏覽 2025-09-22
79次瀏覽 2025-09-22
235次瀏覽 2025-09-22
370次瀏覽 2024-09-25
125次瀏覽 2025-09-22
182次瀏覽 2025-09-22
130次瀏覽 2025-09-22
889次瀏覽 2025-09-22
269次瀏覽 2025-09-22
878次瀏覽 2023-09-06
164次瀏覽 2025-09-22
175次瀏覽 2025-09-22
209次瀏覽 2025-09-22
346次瀏覽 2025-09-22
344次瀏覽 2025-09-22
145次瀏覽 2025-09-22
225次瀏覽 2025-09-22
224次瀏覽 2025-09-22
264次瀏覽 2025-09-22
208次瀏覽
223次瀏覽
335次瀏覽
5042次瀏覽
4992次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