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氣通常由真菌感染引起,主要有皮膚癬菌感染、長期穿不透氣鞋襪、足部多汗、免疫力低下、共用污染物品等原因。臨床表現(xiàn)為足部瘙癢、脫皮、水皰或糜爛等癥狀。
紅色毛癬菌等皮膚癬菌是腳氣的主要致病菌,這類真菌喜好溫暖潮濕環(huán)境,可通過直接接觸或污染物傳播。感染后足趾間會出現(xiàn)鱗屑、皸裂,嚴重時蔓延至足底。需遵醫(yī)囑使用聯(lián)苯芐唑乳膏、硝酸咪康唑散等抗真菌藥物,保持患處干燥清潔。
合成材質(zhì)鞋襪會阻礙汗液蒸發(fā),形成適合真菌繁殖的潮濕環(huán)境。建議選擇棉質(zhì)吸汗襪和透氣網(wǎng)面鞋,每日更換并陽光下暴曬。已感染者可用1:5000高錳酸鉀溶液浸泡輔助治療。
汗腺分泌旺盛會使足部長期處于濕潤狀態(tài),可使用含明礬的足粉吸收汗液。多汗癥患者可遵醫(yī)囑使用氯化鋁溶液,同時避免攝入辛辣刺激食物減少出汗。
糖尿病、HIV感染等疾病會削弱皮膚屏障功能。這類患者出現(xiàn)腳氣需配合口服伊曲康唑膠囊,并控制基礎(chǔ)疾病。日??裳a充維生素B族增強皮膚抵抗力。
健身房地板、公共浴室等場所的真菌可通過共用毛巾、拖鞋傳播。外出應攜帶個人拖鞋,接觸公共設(shè)施后及時用硫磺皂清洗。已感染者衣物需60℃以上熱水燙洗。
預防腳氣需保持足部干燥,每日用溫水清洗后徹底擦干趾縫,定期修剪過厚趾甲。避免與他人共用修腳工具,運動后及時更換汗?jié)裥m。飲食上減少高糖食物攝入,適量補充富含鋅的海產(chǎn)品。如癥狀持續(xù)2周未緩解,或出現(xiàn)化膿、發(fā)熱等表現(xiàn),應及時到皮膚科就診進行真菌鏡檢。
232次瀏覽 2025-11-04
244次瀏覽 2025-11-04
226次瀏覽 2025-11-04
684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243次瀏覽 2025-11-04
743次瀏覽 2023-08-28
0次瀏覽 2025-11-04
316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242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228次瀏覽 2025-11-04
211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336次瀏覽 2025-11-04
0次瀏覽 2025-11-04
556次瀏覽 2025-11-04
227次瀏覽 2025-11-04
59次瀏覽 2025-07-15
200次瀏覽 2025-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