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麗麗
副主任醫(yī)師
桂林南溪山醫(yī)院
指導意見:再生障礙性貧血是一種由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引起的疾病,其血象表現(xiàn)主要包括全血細胞減少,具體為紅細胞、白細胞及血小板計數(shù)的下降?;颊呖筛鶕?jù)血象和臨床表現(xiàn)盡早就醫(yī),以明確病因并進行治療。
1紅細胞減少: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嚴重受損,導致紅細胞生成減少,出現(xiàn)貧血癥狀,如面色蒼白、疲倦乏力、心悸甚至頭暈等。血液檢查中,紅細胞計數(shù)RBC和血紅蛋白Hb水平顯著降低,網(wǎng)織紅細胞計數(shù)也減少,提示骨髓沒有正常生成足夠的紅細胞。
2白細胞減少:白細胞的減少會導致患者免疫力下降,易于反復感染,尤其是口腔、生殖器部位的黏膜感染或皮膚化膿性感染。例如中性粒細胞尤其是絕對中性粒細胞計數(shù),ANC顯著減少時,感染風險更高,這些體征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3血小板減少:血小板生成減少會造成患者容易出現(xiàn)出血癥狀,例如牙齦出血、鼻出血、皮膚淤血點或瘀斑,一些嚴重病例甚至可能發(fā)生內臟出血或腦出血。血象檢查中可見血小板計數(shù)PLT減少,這一問題在再生障礙性貧血中尤為常見。
針對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除了需要常規(guī)檢測血象外,還應通過骨髓穿刺檢查進一步確認診斷并確定病因。治療方面包括以下幾種主要手段:
1藥物治療:使用免疫抑制劑如環(huán)孢素、抗胸腺細胞球蛋白抑制異常的免疫破壞;或促進造血的藥物如促紅細胞生成素EPO提高紅細胞的生成。
2輸血及支持治療:補充紅細胞和血小板以緩解急性癥狀,同時避免感染和出血;使用生長因子如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促進白細胞生成。
3骨髓移植:對年輕且有供體的患者來說,同基因骨髓移植或造血干細胞移植是治愈疾病的有效手段,適用于病情嚴重且對藥物治療無效的患者。
再生障礙性貧血是一種可能危及生命的疾病,需盡早發(fā)現(xiàn)、明確血象改變并進行積極治療。出現(xiàn)貧血或感染、出血相關癥狀的患者應及時就診,并接受規(guī)范化治療以改善預后。
2025-04-16 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