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博禾知道
11人閱讀
急性腸炎不拉肚子可通過調整飲食、補充水分、口服補液鹽、使用蒙脫石散或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散等藥物治療。急性腸炎可能由病毒或細菌感染、飲食不當?shù)纫蛩匾?,部分患者可能僅表現(xiàn)為腹痛、腹脹而非腹瀉。
1、調整飲食
發(fā)病期間選擇低脂低渣的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米湯、藕粉、軟面條等,避免高纖維蔬菜水果及乳制品。少量多餐減輕胃腸負擔,癥狀緩解后逐步過渡到正常飲食。若存在嘔吐需暫時禁食4-6小時。
2、補充水分
即使無腹瀉也需預防脫水,每小時飲用100-200毫升溫水或淡鹽水??捎^察尿液顏色判斷水分是否充足,深黃色提示需增加飲水量。避免含糖飲料刺激腸黏膜。
3、口服補液鹽
口服補液鹽散能補充電解質失衡,適用于嘔吐或進食不足者。按說明書比例配制,分次飲用至癥狀改善。嚴重嘔吐無法口服者需靜脈補液治療。
4、蒙脫石散
蒙脫石散可吸附腸道病原體及毒素,緩解腹痛腹脹。該藥物引起的便秘風險較低,適用于非腹瀉型腸炎。需與其它藥物間隔2小時服用。
5、益生菌制劑
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散等益生菌能調節(jié)腸道菌群,改善消化功能。避免與抗生素同服,沖泡水溫不超過40℃。對乳糖不耐受者建議選擇不含乳糖的劑型。
急性腸炎患者應臥床休息,腹部保暖避免受涼。監(jiān)測體溫變化,若出現(xiàn)持續(xù)發(fā)熱、劇烈腹痛或血便需立即就醫(yī)。恢復期繼續(xù)清淡飲食1-2周,逐步增加蛋白質攝入如蒸蛋羹、魚肉等。日常注意食品衛(wèi)生,生熟食分開處理,餐具定期消毒可預防復發(fā)。
治療急性腸炎不建議依賴偏方,應及時就醫(yī)并遵醫(yī)囑用藥,可配合調整飲食、補充電解質等輔助措施。急性腸炎多由病毒、細菌感染或飲食不當引起,主要表現(xiàn)為腹瀉、腹痛、嘔吐等癥狀。
一、調整飲食
發(fā)病初期可短暫禁食4-6小時,待嘔吐緩解后逐步嘗試清淡流質飲食。選擇米湯、藕粉等低渣食物,避免牛奶、豆?jié){等產氣飲品。癥狀減輕后可過渡至低脂少渣的半流質飲食,如稀粥、軟面條,烹飪時須徹底煮熟。每日少量多餐,每次進食量不超過200毫升。
二、補充電解質
腹瀉嘔吐易導致脫水,可口服補液鹽散(Ⅲ)調節(jié)水電解質平衡。自制糖鹽水需嚴格按比例配制,每500毫升溫開水加1.75克食鹽和10克白糖。補液時需小口慢飲,每小時不超過500毫升。出現(xiàn)眼窩凹陷、尿量減少等脫水表現(xiàn)時需立即就醫(yī)。
三、腹部保暖
用40℃左右熱水袋熱敷臍周,每次15-20分鐘,每日2-3次。注意防止燙傷,嬰幼兒及糖尿病患者慎用??膳浜夏鏁r針輕柔按摩腹部,促進腸蠕動恢復。避免穿著露臍裝,睡眠時注意覆蓋腹部。
四、藥物治療
細菌性腸炎需遵醫(yī)囑使用諾氟沙星膠囊、蒙脫石散、雙歧桿菌三聯(lián)活菌腸溶膠囊等藥物。病毒性感染以對癥治療為主,發(fā)熱可用對乙酰氨基酚片。切忌自行服用止瀉藥,可能抑制病原體排出。用藥期間需觀察大便性狀變化。
五、中醫(yī)調理
葛根芩連湯加減適用于濕熱型腹瀉,含葛根、黃芩等成分。焦山楂、炒麥芽各10克煎水代茶飲可助消化。艾灸足三里穴需由專業(yè)醫(yī)師操作。中藥使用前需辨證分型,避免與西藥相互作用。
患病期間需臥床休息,保持肛門清潔,每次便后用溫水清洗?;謴推?周內忌食生冷、辛辣、油膩食物,逐漸增加優(yōu)質蛋白攝入。注意食品衛(wèi)生,生熟食材分開處理。若腹瀉每日超過10次、持續(xù)3天未緩解,或出現(xiàn)血便、高熱、意識模糊等癥狀需急診處理。兒童、孕婦及老年人出現(xiàn)腹瀉應及時就醫(yī),避免自行嘗試偏方延誤治療。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答疑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