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金黃飽滿掛滿枝頭的時候,連空氣都帶著甜絲絲的香氣!這種被譽(yù)為"果中獨(dú)備四時氣"的寶貝,不僅酸甜可口,還是潤肺止咳的好幫手。但你知道嗎?枇杷雖好,可不是人人都能敞開吃的...
一、枇杷的3個隱藏技能
1、天然潤喉糖
枇杷肉富含維生素C和有機(jī)酸,能刺激唾液分泌。嗓子干癢時吃兩顆,比含片更舒服。果肉表面的細(xì)絨毛還能吸附咽喉部異物。
2、腸道清道夫
每100克枇杷含1.7克膳食纖維,是蘋果的1.5倍。飯后吃幾顆能促進(jìn)腸道蠕動,果肉中的鞣酸還能緩解輕微腹瀉。
3、護(hù)眼小能手
橙黃色的果肉富含β-胡蘿卜素,在體內(nèi)轉(zhuǎn)化成維生素A。每天吃5-6顆就能滿足成人每日維生素A需求的15%。
二、這3類人要管住嘴
1、糖尿病患者:甜蜜的陷阱
雖然枇杷升糖指數(shù)不算高(GI值約32),但含糖量達(dá)到8%-10%。建議每次不超過5顆,且要相應(yīng)減少主食量。更不要喝枇杷熬煮的甜湯。
2、胃食管反流患者:酸爽變折磨
枇杷的有機(jī)酸含量較高,可能刺激食管黏膜。特別是空腹食用時,容易誘發(fā)反酸、燒心等癥狀。建議餐后1小時再少量品嘗。
3、腎功能不全者:鉀含量藏風(fēng)險
枇杷的鉀含量在水果中名列前茅(每100克含266mg鉀)。腎功能異常者排鉀能力下降,大量食用可能引發(fā)高鉀血癥。
三、挑枇杷的黃金法則
1、看果蒂:新鮮枇杷果蒂呈青綠色,萎縮發(fā)黑說明存放過久。
2、摸表皮:選絨毛完整、略帶彈性的,過分光滑的可能打蠟。
3、辨大小:不是越大越好,中等個頭(直徑3-4cm)通常更甜。
4、觀顏色:橙黃帶紅暈的最甜,青黃相間的還需放置幾天。
四、創(chuàng)意吃法大公開
1、枇杷銀耳羹:燉煮時加少許陳皮,能中和銀耳的寒涼。
2、枇杷果醬:去核時保留果皮,熬制時加檸檬汁提亮顏色。
3、枇杷沙拉:與苦菊、核桃仁搭配,淋蜂蜜檸檬汁。
4、枇杷冰茶:果肉搗碎加烏龍茶冷藏,消暑又解膩。
現(xiàn)在正是枇杷最物美價廉的時節(jié),不妨多買些做成枇杷蜜餞囤起來。但如果你屬于那3類特殊人群,建議淺嘗輒止,或者選擇枇杷葉煮水等更溫和的食用方式。記住老祖宗的智慧:"五果為助",再好的水果也要懂得適可而止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