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濕的最佳時機,三步自查體內(nèi)濕氣,4個方法讓濕毒全無一身輕

博禾醫(yī)生
梅雨季一到,整個人就像泡在水缸里,頭發(fā)油、臉發(fā)黃、連便便都黏馬桶?先別急著怪天氣,可能你體內(nèi)的"小水塘"早就該排水了!濕氣這玩意兒特別狡猾,它不會讓你痛也不會讓你癢,但就是讓你渾身不得勁。今天教你用三個動作自測濕氣值,再送你四個排水妙招,保準(zhǔn)比喝紅豆薏米水管用!
1、舌頭偵探法
對著鏡子伸出舌頭,如果邊緣有齒痕像波浪線,舌苔又厚又膩像涂了層奶油,這就是典型的"濕漉漉"證據(jù)。健康的舌頭應(yīng)該是淡粉色,薄白苔能隱約看見舌底。
2、紙巾測油法
早上起床不用洗面奶,直接用吸油紙按壓T區(qū)。如果紙巾變透明像油炸過,說明你的皮脂腺正在替濕氣打工。正常皮膚應(yīng)該只有微量油光。
3、馬桶觀察法
上完廁所別急著沖,看看便便是不是粘馬桶壁,需要沖好幾次才干凈。健康的排泄物應(yīng)該是香蕉狀,入水即沉不粘連。
1、泡腳升級版
普通熱水泡腳太基礎(chǔ),試試加把花椒+艾草。水位要沒過三陰交(腳踝上方四指),水溫保持40℃泡20分鐘,看到皮膚微微發(fā)紅就達標(biāo)。每周三次,相當(dāng)于給下半身裝了個抽濕機。
2、廚房祛濕三寶
把薏米、赤小豆、茯苓按2:2:1的比例打成粉,每天早上兩勺沖糊喝。這個組合比單喝紅豆薏米水強三倍,特別適合喝涼水都長胖的痰濕體質(zhì)。注意要選炒過的薏米,寒性小很多。
3、穴位點按術(shù)
每天上午9-11點脾經(jīng)當(dāng)令時,按壓陰陵泉(小腿內(nèi)側(cè)膝蓋下方凹陷處)和豐隆穴(外踝尖上八指)。每個穴位揉按3分鐘,力.度要有酸脹感。堅持兩周會發(fā)現(xiàn)小腿不再像灌了鉛。
4、運動祛濕密碼
別再傻跑出汗了,試試八段錦里的"調(diào)理脾胃須單舉"。這個動作像擰毛巾一樣能絞出三焦經(jīng)的濕氣,每天做五組,每組左右各舉30秒。做完會打嗝放屁,那是濕氣在開歡送會。
1、陰虛火旺的人
這類人本來津液不足,過度祛濕會加重口干便秘。建議用山藥、蓮子等平和食材替代利水猛將,或者搭配麥冬、玉竹等滋陰料。
2、經(jīng)期女性
經(jīng)期身體在排瘀血,此時強力祛濕容易氣血兩傷。那幾天暫停利水食材,可以喝點紅糖姜茶溫暖胞宮。
3、陽虛怕冷族
這類人祛濕要配合溫陽,否則越祛越虛。推薦用炒白術(shù)代替生薏米,煮湯時加兩片生姜,晚上再用肉桂粉敷涌泉穴。
祛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那些號稱三天見效的方法都要打個問號。真正有效的祛濕,是能讓你漸漸感覺頭發(fā)不油了、晨起不困了、舌苔變薄了的過程。現(xiàn)在正是全年最佳祛濕季,趕緊抓住這個"天時",給身體來場大掃除吧!
濕氣太重對身體有什么壞處?起床后注意3個細節(jié),自測濕氣重不重
紅糖、生姜是濕氣克星?提醒:真正能調(diào)理濕氣的是這3種方法
身體排濕氣會起小紅疹嗎
很多人不知道的祛濕良方——參苓白術(shù)散,從根源上祛除濕氣!
濕氣是“萬病之源”?建議多吃這3種食物,排出濕氣一身輕
濕氣纏身怎么辦?做好這三件事,輕松祛濕暖身!
泡腳包能改善濕氣和失眠?適合所有人嗎,你了解自己的體質(zhì)嗎?
濕氣重長痘痘的緩解方法
“濕氣”最怕這種豆,中老年一周吃2次,利尿消水腫,祛濕健脾
濕氣引起的皮膚瘙癢用什么藥好得快呢
濕氣重會起蕁麻疹嗎
吃粉蕉是不是會濕氣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