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腸癌癥狀多樣化或引起浮腫便閉

博禾醫(yī)生
結腸癌是常見的發(fā)生于結腸部位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好發(fā)于直腸與乙狀結腸交界處,以40~50歲年齡組發(fā)病率最高,男女之比為2~3:1。發(fā)病率占腸胃腫瘤的第三位。結腸癌主要是腺癌、粘液腺癌、未分化癌。大體形態(tài)為息肉狀、潰瘍型等。結腸癌可以沿著腸壁環(huán)境發(fā)展,沿著腸管縱徑上下蔓延或者深入腸壁,除了淋巴管、血流轉移和局部侵害外,還可以向腹腔內栽培或者沿著縫線、切口面擴散轉移。慢性結腸炎患者、結腸息肉患者、男性肥胖患者等容易感動。
結腸癌病因尚不清楚,其發(fā)病因素多種多樣,目前國內外專家認為,遺傳因素、環(huán)境因素、飲食習慣、生活方式對其發(fā)病起著協同作用。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重視營養(yǎng)的攝入,食物中的粗纖維越來越少,農村患者多吃腌制食品容易發(fā)生直腸癌。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素飲食,飲食中低鈣和低維生素D是增加直腸癌發(fā)病的危險因素。
現在的研究認為,攝取維生素a、c、e與減少結腸癌的發(fā)生有關。煙熏、腌制、油炸食品與直腸癌的發(fā)病密切相關。另外,食物中的農藥污染、不合理的食品添加劑等也會引起直腸癌的發(fā)生。
結腸癌癥狀多樣化,看醫(yī)生
一、初期癥狀:最初有腹脹、不適、消化不良癥狀,然后出現排便習慣的變化,如便次增加、腹瀉、便秘、便前腹痛。之后有粘液便或粘液膿性血便。
二、中毒癥狀:由于腫瘤潰爛失血和毒素吸收,患者經常出現貧血、低熱、無力、消瘦、浮腫等表現,其中特別是貧血、消瘦。
三、腸梗阻的表現:腹脹、腹痛膨脹、絞痛、便秘、便閉等不完整性或完全性低位腸梗阻的癥狀。體檢顯示腹隆、腸型、局部壓痛,可聞到亢進的腸鳴聲。
四、腹部包塊:為瘤體或與網膜、周圍組織侵潤粘結的腫塊,質硬,形體不規(guī)則,有的可隨腸管有一定的活動度,晚期時腫瘤侵潤較甚,腫塊可固定。
五、末期表現:有黃疸、腹水、浮腫等肝轉移征象、惡病質、直腸前凹腫塊、鎖骨淋巴結腫大等腫瘤遠擴散轉移的表現。
結腸癌如何防治
1、定期檢查
對于大腸癌的高危人群,如40歲以上男性、家庭多發(fā)性腸息肉患者、潰瘍性結腸炎患者、慢性血吸蟲病患者和有大腸癌家族史的人應定期檢查,警惕大腸癌的信號和早期癥狀,如大便習慣發(fā)生變化、腹瀉、便秘交替、大便帶血或黑便、大便形狀變扁細等。
2、改善飲食習慣
合理安排每天的飲食,多吃新鮮水果、蔬菜等含有豐富碳水化合物和粗纖維的食物,適當增加主食中粗糧、雜糧的比例,不要太細致。改變以肉類及高蛋白食物為主食的習慣。少吃高脂肪性食物,特別是要控制動物性脂肪的攝入。故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飲食所產生的致癌物質多,作用于大腸時間長,必然導致大腸癌的發(fā)生率增加。因此,不要吃含有豐富飽和脂肪和膽固醇的食物。豬油、牛油、肥肉、動物內臟、魚等。
3、積極預防腸道疾病,積極鍛煉身體
預防各種息肉、慢性腸炎(包括潰瘍性腸炎)、血吸蟲病、慢性痢疾等,應盡早處理腸道息肉。大腸息肉分為腺瘤性息肉、生化性息肉、炎癥性息肉、錯構瘤性息肉等5種,其中腺瘤性息肉是真正的腫瘤性息肉,是大腸癌前病變,發(fā)現大腸有腺瘤時,應治療,切除腺瘤進行病理學檢查,在良性腺瘤階段切除,預防大腸癌。如果不予以早期治療,絕大多數會變成大腸癌,預后是不良的。此外,要積極治療習慣性便秘,注意大便順暢。
癌癥病人吃什么補充營養(yǎng)
復禾遷移
癌癥病人心理疏導
復禾遷移
女性斜方肌鼓包是癌癥嗎
復禾遷移
癌癥晚期已經轉移還有必要治嗎
復禾遷移
惡性淋巴瘤和癌癥有什么區(qū)別
復禾遷移
支氣管癌癥的早期癥狀
復禾遷移
六十歲宮頸癌癥狀有哪些
復禾遷移
緩解直腸癌癥疼痛妙招
復禾遷移
月經25天不干凈是癌癥么
癌癥病人吃什么水果好
帶狀皰疹是癌癥早期癥狀嗎
右側背部疼是癌癥早期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