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袋的正確處理方法包括預處理、使用中維護和儲存三個關鍵步驟,需注意避免污染、控制溫度及選擇合適截留分子量。預處理需用沸水煮10分鐘去除雜質(zhì),使用中保持溶液無菌,儲存時浸沒于20%乙醇中防霉變。
1. 預處理方法
新購透析袋含有甘油、重金屬等加工殘留物,需徹底清洗。將透析袋剪成所需長度,用50℃-60℃純水浸泡30分鐘。隨后放入1mmol/L EDTA溶液煮沸10分鐘,去除金屬離子。最后用60℃純水沖洗三次,整個過程需在無菌操作臺完成。處理后的透析袋可立即使用或暫存于4℃冷藏。
2. 使用中注意事項
裝樣時保留至少30%膨脹空間,兩端用專用夾子密封。透析液體積應為樣品體積的20倍以上,每2小時更換一次透析液。操作環(huán)境溫度維持在4℃-25℃之間,高溫會導致膜孔結(jié)構(gòu)變形。對于蛋白質(zhì)樣品,建議添加0.02%疊氮鈉防止微生物滋生。磁性攪拌器轉(zhuǎn)速控制在300rpm以下,避免機械損傷。
3. 儲存與再生
短期儲存應將透析袋完全浸沒于20%乙醇溶液中,4℃冷藏可保存2周。長期儲存需干燥處理:用超純水沖洗后,50℃烘箱干燥2小時,密封袋保存。重復使用的透析袋需用0.1mol/L NaOH浸泡30分鐘滅菌,再用pH7.4 PBS緩沖液平衡。出現(xiàn)明顯劃痕或通透性改變時應廢棄。
正確操作能顯著延長透析袋使用壽命,生物實驗數(shù)據(jù)顯示規(guī)范處理的透析袋可重復使用5-8次。關鍵控制點包括嚴格滅菌程序、避免機械損傷和定期檢查膜完整性。不同分子量截留規(guī)格的透析袋應分開存放并明確標識,防止交叉污染影響實驗結(jié)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