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性尿失禁怎么辦

壓力性尿失禁可通過盆底肌訓練、膀胱訓練、藥物治療、電刺激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改善。壓力性尿失禁通常由盆底肌松弛、妊娠分娩損傷、肥胖、慢性咳嗽、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原因引起。
盆底肌訓練是改善壓力性尿失禁的基礎方法,通過重復收縮和放松盆底肌群增強肌肉力量。凱格爾運動是典型訓練方式,需持續(xù)收縮肛門和尿道周圍肌肉5-10秒后放松,每日重復進行3-4組,每組10-15次。堅持6-8周后可顯著減少漏尿次數(shù),對輕中度患者效果明顯。
膀胱訓練通過延長排尿間隔時間改善膀胱控制能力。初期可設定2小時排尿一次,逐漸延長至3-4小時,訓練期間需記錄排尿日記。該方法需配合盆底肌訓練,適合伴有尿急癥狀的患者,能幫助重建膀胱大腦協(xié)調功能。
中度癥狀可遵醫(yī)囑使用鹽酸米多君片、雌激素軟膏等藥物。鹽酸米多君片通過收縮尿道平滑肌提高控尿能力,但可能引起血壓升高;局部雌激素制劑適用于絕經(jīng)后女性,能改善尿道黏膜萎縮。使用藥物需定期評估效果與副作用。
生物反饋電刺激通過電極刺激盆底肌誘發(fā)被動收縮,適合無法自主完成肌群訓練者。治療需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鐘,12次為一療程。該方法能精準激活深層肌纖維,與主動訓練聯(lián)合效果更佳,但需專業(yè)設備輔助。
重度患者可考慮尿道中段懸吊術等手術方式。無張力尿道懸吊術采用合成吊帶支撐尿道中段,微創(chuàng)且成功率較高。術后需避免重體力勞動3個月,可能出現(xiàn)排尿困難等并發(fā)癥。手術適用于保守治療無效且生活質量嚴重受影響者。
日常需控制體重避免腹壓增高,減少咖啡因攝入以防刺激膀胱,咳嗽或打噴嚏前可交叉雙腿預防漏尿。建議穿著透氣吸水護墊,定期進行盆底肌評估,若癥狀持續(xù)加重或伴隨血尿需及時就診。長期便秘者應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避免久蹲久坐增加盆底壓力。
壓力性尿失禁怎么辦
尿頻尿急尿失禁應該如何治療
跳繩尿失禁主要原因有哪些
治療尿失禁都有什么方法
前列腺癌術后尿失禁的治療方法
壓力性尿失禁的病因
尿失禁都有什么原因
成人尿失禁是什么原因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答疑
立即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