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細胞肺癌是一種常見的肺癌類型,占所有肺癌病例的80%-85%,主要包括腺癌、鱗癌和大細胞癌。它生長較慢,轉移較晚,但早期癥狀不明顯,容易延誤治療。
1.非小細胞肺癌的病因較為復雜,涉及遺傳、環(huán)境、生理等多方面因素。遺傳因素中,某些基因突變可能增加患病風險,如EGFR、ALK基因異常。環(huán)境因素包括長期吸煙、二手煙暴露、空氣污染、職業(yè)性致癌物接觸等。生理因素如年齡增長、慢性肺部疾病史也可能誘發(fā)。此外,外傷或放射性物質暴露也可能導致肺癌發(fā)生。
2.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需根據(jù)分期和患者情況制定個性化方案。早期患者首選手術治療,包括肺葉切除術、肺段切除術或楔形切除術。中期患者常采用綜合治療,如化療藥物順鉑、卡鉑聯(lián)合吉西他濱,或放療技術如三維適形放療、調強放療。晚期患者可考慮靶向治療,如EGFR抑制劑吉非替尼、ALK抑制劑克唑替尼,或免疫治療藥物PD-1抑制劑。
3.日常生活中,預防和輔助治療同樣重要。飲食方面,建議多攝入富含抗氧化物質的食物,如西蘭花、胡蘿卜、藍莓,同時增加優(yōu)質蛋白攝入,如魚類、豆制品。運動方面,選擇適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此外,戒煙、避免二手煙、改善室內空氣質量等環(huán)境干預措施也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