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細胞低吃什么補 了解中性粒細胞低的飲食宜忌

博禾醫(yī)生
中性粒細胞低可通過高蛋白食物、富含維生素食物、含鐵食物、含鋅食物、含葉酸食物等飲食調節(jié)改善。中性粒細胞減少可能由感染、藥物副作用、營養(yǎng)不良、血液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等因素引起。
優(yōu)質蛋白質是白細胞生成的物質基礎,每日應保證每公斤體重攝入1.2-1.5克蛋白質。適宜選擇魚類、禽類、蛋類、豆制品等易消化吸收的優(yōu)質蛋白,其中魚類富含的ω-3脂肪酸具有抗炎作用。乳清蛋白含豐富的支鏈氨基酸,可促進免疫球蛋白合成。
維生素B族和維生素C對造血功能至關重要。動物肝臟、全谷物含豐富的維生素B12和葉酸,深色蔬菜水果富含維生素C。維生素B6參與抗體形成,維生素E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保護中性粒細胞膜結構完整。建議每日攝入300-500克新鮮蔬菜和200-350克水果。
鐵元素是血紅蛋白合成的必需物質,缺鐵會影響骨髓造血功能。紅肉、動物血制品、貝類含血紅素鐵吸收率高,木耳、芝麻等植物性食物含非血紅素鐵需配合維生素C促進吸收。建議每周攝入動物肝臟50-75克,注意避免與鈣劑、濃茶同食影響鐵吸收。
鋅元素參與多種酶的合成,對免疫細胞增殖分化起關鍵作用。牡蠣等海產品含鋅量最高,堅果、瘦肉、菌菇類也是良好來源。缺鋅會導致淋巴細胞減少和胸腺萎縮,每日推薦攝入量男性12.5毫克、女性7.5毫克。注意鋅銅比例維持在8:1為宜。
葉酸缺乏會導致巨幼細胞性貧血,影響中性粒細胞成熟。綠葉蔬菜、豆類、柑橘類水果含天然葉酸,動物肝臟含量尤為豐富。建議每日攝入400微克膳食葉酸,烹調時避免長時間高溫加熱。對于吸收障礙者可考慮在醫(yī)生指導下補充葉酸制劑。
中性粒細胞減少患者需建立規(guī)律飲食習慣,每日三餐定時定量,適當增加1-2次營養(yǎng)加餐。烹飪方式以蒸煮燉為主,避免油炸燒烤。保證每日飲水1500-2000毫升,可適量飲用淡綠茶補充多酚類物質。注意飲食衛(wèi)生,避免生冷食物,所有食材需充分加熱。保持適度運動如太極拳、散步等有氧運動,每周3-5次,每次30分鐘。保證充足睡眠,避免熬夜,維持情緒穩(wěn)定。定期監(jiān)測血常規(guī),出現發(fā)熱等感染癥狀及時就醫(yī)。
異形紅細胞率多少確診腎炎
血液中的紅細胞與血紅蛋白低于正常值怎么回事,怎么辦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有哪些癥狀
血小板數目400多嚴重嗎
凝血功能異常的癥狀表現有哪些
中性粒細胞偏低是白血病嗎
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征發(fā)燒怎么回事
吃凝血酶會使心臟跳動減緩嗎
小兒血友病的癥狀有哪些 小兒血友病的6大癥狀剖析
熊貓血是什么血型,是不是O型血
單核細胞百分比偏高是什么意思
血友病吃什么好,不能吃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