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形成是血液在血管內異常凝結導致的病理現(xiàn)象,及時干預可降低肺栓塞、腦卒中等風險。治療方案需根據(jù)血栓類型、位置及患者個體情況選擇,主要包括抗凝藥物、溶栓治療、手術取栓三類。
1. 抗凝藥物治療通過抑制凝血因子發(fā)揮作用,適合預防血栓擴大或復發(fā)。常用藥物包括華法林(需定期監(jiān)測INR值)、利伐沙班(口服方便,無需監(jiān)測)、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起效快)。使用期間需觀察出血傾向,避免與阿司匹林等藥物聯(lián)用。
2. 溶栓治療適用于急性大血管栓塞,通過靜脈注射藥物直接溶解血栓。阿替普酶(黃金6小時內使用)、尿激酶(價格較低)、瑞替普酶(半衰期長)是臨床常用藥物。治療需在監(jiān)護室進行,可能引發(fā)腦出血等并發(fā)癥,禁用于近期手術或出血性疾病患者。
3. 手術干預針對藥物無效的特殊情況。導管取栓術通過股靜脈插入導管破碎血栓,適用于下肢深靜脈血栓;下腔靜脈濾器植入可攔截脫落血栓,適合抗凝禁忌者;血栓切除術直接切開血管取栓,多用于頸動脈等關鍵部位。術后需聯(lián)合抗凝治療防止復發(fā)。
非藥物輔助措施同樣重要。飲食上增加深海魚(富含Omega-3)、納豆(含天然溶栓酶)、洋蔥(含槲皮素)等抗凝食物;運動方面推薦踝泵運動(每天3組,每組20次)、步行(每日6000步)促進血液循環(huán);彈力襪可減輕下肢靜脈壓力,選擇20-30mmHg壓力等級效果最佳。
血栓治療需嚴格遵循??漆t(yī)生指導,擅自停藥可能導致災難性后果。治療期間每月復查凝血功能,出現(xiàn)嘔血、黑便等出血癥狀立即就醫(yī)。長期臥床者建議每2小時翻身一次,飛行或乘車超過4小時需活動下肢。預防復發(fā)的關鍵在于控制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戒煙并保持規(guī)律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