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介紹什么是子宮內膜異位癥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指具有生長功能的子宮內膜組織出現(xiàn)在子宮腔被覆黏膜以外的身體其他部位,屬于婦科常見疾病。
中醫(yī)認為本病主要與氣血運行失常有關。情志不暢導致肝氣郁結,氣滯血瘀;經期產后感受寒邪,血得寒則凝;素體腎陽虛衰,不能溫煦胞宮;長期勞倦損傷脾氣,統(tǒng)血無權。這些因素均可導致離經之血蓄積成瘀,形成異位內膜病灶。典型癥狀包括繼發(fā)性痛經進行性加重、性交痛、月經異常及不孕等。
臨床常見氣滯血瘀型表現(xiàn)為經前乳房脹痛、經血色暗有塊;寒凝血瘀型多見小腹冷痛、得熱則減;腎虛血瘀型常伴腰膝酸軟、頭暈耳鳴;氣虛血瘀型多有經量過多、神疲乏力。舌象多見紫暗或有瘀斑,脈象以弦澀為主。
常用桂枝茯苓丸活血化瘀,少腹逐瘀湯溫經散寒,膈下逐瘀湯行氣止痛,歸腎丸補腎調經,舉元煎益氣攝血。現(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莪術、三棱等活血藥可抑制異位內膜增殖,艾葉、肉桂等溫經藥能改善盆腔微循環(huán)。
針灸取穴以關元、子宮、三陰交為主穴,配合艾灸神闕穴;中藥保留灌腸常用紅藤、敗醬草等清熱解毒藥;穴位貼敷多選用血竭、乳香等化瘀藥研末調敷。這些方法通過經絡傳導直接作用于盆腔病灶。
經期避免劇烈運動和冷水刺激,保持會陰清潔;飲食宜溫忌生冷,適量食用山楂、紅糖等活血之品;調節(jié)情志避免抑郁憤怒;適度運動如八段錦可促進氣血運行。備孕患者需把握排卵期,減少精神緊張。
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應建立長期管理意識,急性發(fā)作期以藥物控制癥狀為主,緩解期注重體質調理。建議每3-6個月復查超聲監(jiān)測病情變化,若出現(xiàn)囊腫增大或CA125顯著升高需及時就診。日常生活中注意記錄月經周期和疼痛變化,為醫(yī)生調整治療方案提供依據(jù)。
子宮內膜異位癥吃什么好一點
復禾遷移
汗斑選擇看中醫(yī)還是看西醫(yī)
復禾遷移
中醫(yī)老年性便秘怎樣治療
復禾遷移
瘢痕子宮還能要二胎嗎
復禾遷移
中醫(yī)怎么治療帶狀皰疹
復禾遷移
中醫(yī)怎么治療白癜風
復禾遷移
子宮肌瘤有哪些臨床癥狀和體征
復禾遷移
艾灸腹部對子宮和卵巢好嗎
復禾遷移
百度智能健康助手在線答疑
立即咨詢